吴新如|柔静境界,物我两忘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
吴新如人物名片
吴新如,字辰子,江苏江阴人,1952年生于浙江杭州。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吴新如攻楷行草隶等书,尤以小楷、隶书见长。先后出版毛笔书法字帖、硬笔书法字帖、大字典、篆刻常用字典、美术丛书、书法理论书籍等52(本、部、套)。他的书法被旅游景点、风景名胜、佛教寺庙所采用,作品被吴茀之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潘天寿美术馆、中国书法博物馆、日本千代田株式会社等收藏。个人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录》《中国电视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
在第三届杭州文广·艺庐雅集上,我见识到吴新如老师抄写小楷的非凡功力和沉静心态。虽然四周人来人往,声音鼎沸,围观者众,吴老师却丝毫不受影响,安然如坐书斋,一笔一划书写他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顶楼园林匾额《我心相印》
博采众长,其意自现
吴新如对书法的兴趣,来自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姐弟五人按照父亲的指示学写字,7岁的吴新如受到父亲的表扬,“人最小,字写得最认真,也写得最好”。上了小学,一周两堂毛笔书法课,成为吴新如最为喜欢的课程,他也常常被老师推荐参加区里、市里的书法比赛,得过不少奖项。
28岁时,因写得一手好书法,吴新如以一名小美工的身份进入浙江电视台。80年代没有电脑,电视屏幕上的字幕全凭美工手写完成。吴新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看节目做笔录、然后书写小楷、同步荧屏嵌入字幕的工作,十多年时间里书写的小楷多达一百多万字。
随着电脑的普及,键盘渐渐取代了手写,吴新如也从浙江电视台文艺部的美工转到编辑、导演、电视制作中心领导等岗位。虽然工作上不用再书写,但书法已成为他的每日必修课,他的书法先后受到沙孟海、刘江、骆恒光、曾宓等艺术前辈的指点,受益匪浅。
《赤壁怀古》
吴新如书法以小楷、隶书见长,这些年行草也写得较多。他的小楷秀逸灵动,隶书则大气雄沉;在隶书中融入行草的动感,又在行草中融入楷书的静穆。他喜欢明末清初的书画家王铎,早于20年前就花费两三千元,大手笔购得五大本的《王铎全集》。王铎善于临摹各位书家之所长又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吴新如所推崇的,“无论练哪种字体,你要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位大家的字帖进行反复临摹,在这个基础上,集各家所长,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的隶书多临张迁,楷书多临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文徵明。吴新如认为书法最重要的在于“势”,字的架构和连带自有一种流动的气韵,“如果和古人写得一模一样,没有变通,你的书法就是死的”。
写经生涯,虔敬超然
吴新如的蝇头小楷堪称一绝,这得益于他20岁就开始的抄经经历。几十年下来,一天一篇经书抄写的功课几乎没有断过,他的手写经文也被善信方家、企业家、艺术爱好者广为收藏。《心经》200多字,《吉祥经》300多字,还有《大悲咒》《金刚经》《道德经》……所抄经文中最长的是《金刚经》,长达5000多字,《道德经》也有5000字左右,抄完后是一本厚厚的册页。你会惊叹于这些漂亮细密工整的小楷完成得如此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这往往考验一个人沉心静气的程度。
《心经》
吴新如说,一幅字确实可以看出书写者的心态是否浮躁,多年抄经也养成了他柔静超然的心境,“书写不仅让我沉静,经文里的释义也深深地影响着我,让人心胸开阔,忍让谦恭,淡泊名利,慈悲为怀。抄经也是学习做人,同时也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他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一介“写经生”,潜心书写,艺无止境。
吴新如创作谈
创作本身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学者对自身以往所学的一切做出融会贯通的结果,它必然会经历一个从勉强、做作到逐渐自然和谐,独成自身面目的过程。也就是说,独立的创作,有自己的个性风格才是最高级的学书实践。
刘熙载说:“学书通于学仙,炼神致上,练气次之,练形又次之。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吉祥经》
事实证明,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创作是入我神的结果,是炼神的结果。这即是“入古神者,我化为古”的入古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进一步开拓眼界,广泛地学习其他诸家之法。由一种书体拓展到诸体俱习,由一个时代之书风到对整个书法史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书者,无论是从最初的临摹,还是到后来的高级创作,都伴随着向古人学习的过程,只是取法的方向有所不同而已。而我深深懂得,要学习传统,但不能一味地沉湎于传统而不思进取,不求新的创造。学习古人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继承永远不是目的,目的是别开生面的创造,也就是有我自己的风格。
《和静清寂》
从小时7岁开始喜爱书法、学习书法,至今有50多个年头。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涉及正、草、隶、篆、行各门类的字体。这二三十年来,尤钟情于小楷和汉隶。拿小楷而言,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魏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他的字形宽结、笔画瘦劲有力,有横斜之势,带有隶书的遗意;还有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结字紧凑,新妍遒劲;以及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字型收放自如,扁平宽绰,是楷书入门较好的范本。近几年还涉及其他的如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文徽明的《草堂十志》等。
在小楷的创作过程中,我努力将诸家的优秀用笔方法,字的立型,收放变化等,融为己用。写出的作品是一个有灵性的活生生的自我。
吴新如作品
《金刚经四句偈》
《深潭》
《行百里者半九十》
五言联《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涛声听东浙 印学话西泠》
七言联《船泛春波天上坐 楼称烟雨霁中来》
《舍得》
《无我》
《道德经第三章》
册页《西泠印社记》
册页《西泠印社记》
册页《西泠印社记》
册页《西泠印社记》
本文刊登于8月号艺术周刊第1期
前一篇:网络诈骗是如何利用P2P心理的?
后一篇:良渚大屋顶的向日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