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晓林|绘画语言和文字语言、数字语言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2018-06-22 14:24:56)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撰文:小洋楼 版式:沈如意

人物名片

牛晓林(FrankNiu),知名旅美华人艺术家与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武德祖、谌北新教授。1985-1990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美术创作,参与《巍巍昆仑》等影片的美术设计。1990年受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术系邀请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移居美国。1996年成立artiiist教学实体,正式采用彩色铅笔作为系统基础教学的工具。2002年在波士顿地区开始全职业余美术教育。《彩色铅笔素描教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即将出版《形象思维的力量》。

“学美术肯定不是为了考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形象思维表达的能力。”

《出彩—牛晓林彩铅艺术探索创作展暨首届“未来杯”全国彩铅绘画大赛作品展》6月初在杭州浙江赛丽美术馆举行,展出牛晓林创作的“中国人民生活系列”“戏剧系列”“肖像创作系列”“探索与学习系列”共80件作品,以及全国彩铅绘画大赛中的获奖优秀作品。这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彩铅艺术大展,我们也借此机会专访了牛晓林先生,走进独特的彩铅世界。

彩铅可以进行绘画基础训练,

也可以进行专业美术创作

作为旅美艺术家,牛晓林走了一条几乎和所有到美国寻求发展的中国画家完全不同的路,一方面他发掘了彩铅绘画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他对美术教育提出了颠覆性的思考。

牛晓林的老师谌北新教授说:“牛晓林先生对彩铅绘画的研究走了两步,第一步,证明了可以用彩色铅笔进行绘画基础训练。他提出了在基础美术教学中,利用彩色铅笔的特点,可以一开始就把素描和色彩教学结合起来的观点,这更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也能够完全把经典的教学理念融汇进去。这一想法在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可持续性,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步,证明了用彩色铅笔进行专业美术创作的可行性。”

牛晓林过去学的是油画,研究彩铅是1990年移居美国之后。彩铅是色彩和素描的结合,在国外相对普及,但国内认识到它艺术价值的人并不多。牛晓林认为虽然彩铅画有局限性,比如无法绘制巨幅作品,但它在质感、空间、深度、情绪等方面的表现力绝对不比版画、水彩画等画种差,甚至可以产生新的画种。

“我调动了一切我具备的素描和色彩能力,对彩色铅笔创作的可能性进行了一次深度探索。”为了证实彩色铅笔的表现力,牛晓林用了大量时间,深入临摹伦勃朗等许多大师的油画,并和彩铅画进行比较。所以我们看到他的多幅彩铅肖像画,在细腻、质感等方面甚至不输油画的效果。

而他的中国戏剧组画《断桥》《穆桂英》《霸王别姬》《楼台会》等,把彩铅和中国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是画展中特别出彩的部分。这也是牛晓林的艺术构想,就是把印象派色彩、中国泼墨和戏剧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种全新的彩铅画风格。

《霸王别姬》

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

而是培养形象思维表达的能力

业余美术教育是牛晓林在美国的专职。“你们不要以为业余美术教育就是针对业余绘画者,其实这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反思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教育。”牛晓林先生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学美术肯定不是为了考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形象思维表达的能力。

牛晓林在波士顿地区开展业余美术教育后,学生以中小学生和成人为主,很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班级扩大到30个班,上千个学生来他这里学习。他们毕业后相继进入哈佛、MIT、罗德岛设计学院等美国顶级大学。那么考入艺术院校学专业美术的学生多吗?“大部分从事科学工作,考美术学院的只有20多个。为什么哈佛、MIT这么喜欢接收画得好的孩子,很多还是理工类大学?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没有出现达·芬奇?这是个严肃的课题。”

牛晓林认为主要源于东西方对美术认知的不同。西方的美术和人文科学相关,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审美价值。

“一个人有三种语言:文字语言、数字语言和绘画语言,绘画语言就是形象思维的表达。绘画语言和文字语言、数字语言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是美术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核心所在。在美国,老师布置数学作业,会要求你把一道题画出来,但是中国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因为我们不注重绘画语言的培养。我们的美术教育在中学就基本取消了,我们过早扼杀了孩子右大脑的发育,而形象思维正是来自于右大脑。但是形象思维的缺陷又是隐性的,这种缺陷我们不会发现。”牛晓林认为开发学生的右大脑,培养学生的绘画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杜绝功利性的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点,也是意义深远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