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马戏之王》 忘掉“骗子”巴纳姆,享受平等和狂欢

分类: 电影 |
https://p3.pstatp.com/large/615b0001264c6b6867ea忘掉“骗子”巴纳姆,享受平等和狂欢" />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撰文:小洋楼
作为歌舞片来说,马戏之王只有一个半小时,显然短了一些,歌舞占了较大比重,情节就比较简单。但作为娱乐电影来说已经足够,因为一个半小时非常紧凑,有感动有欢乐。马戏团虽然在那个时代不入流,是各种奇人异士的表演,但给人带来欢乐,也让各种肤色、各种阶层、高矮胖瘦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这也是马戏团创始人巴纳姆认为的:最高尚的艺术是给人们带来欢乐。
大妞上周日放寒假,当天接她从学校回来的时候,便带她一起去看《马戏之王》。上周末有几部好片都想看,但是首选是这部。
不过歌舞片在中国并不像好莱坞那么受欢迎,好莱坞的歌舞片是重要的类型片,金球奖还专门设立了音乐/喜剧类影片,音乐类就是颁给歌舞片的。但是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不知怎的,中国人不喜欢载歌载舞的形式,包括印度片的载歌载舞。
这段时间印度片《神秘巨星》在中国大热,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传统的印度歌舞片。虽然是音乐题材,里面的歌曲却不多,和传统意义上动不动就唱歌跳舞的印度歌舞片不大一样。和《马戏之王》一比较,我更喜欢后者,首先从歌舞上来说,《马戏之王》将音乐和舞蹈贯穿始终,每首歌都有相关的人物故事,由歌曲带出叙事。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歌舞片,唱歌跳舞也是讲故事的一部分。像《马戏之王》开头,行云流水的一首歌曲,将巴纳姆作为裁缝的儿子,来到夏洛蒂家,两个小孩从好朋友变成恋人,到生活在一起,生下两个女儿,几分钟的歌舞里全交代了。
美国马戏团鼻祖P·T·巴纳姆生于1810年,历史上是个受争议的“骗子”,因为他用各种伎俩甚至是欺骗的手段夺人眼球,招徕观众。但是这部电影因为请到休叔出演,基本淡化了“骗子”的身份,而将主题拔高到平等和欢乐,加上歌舞表演,可以说是为休叔量身定制的励志歌舞片。
片中巴纳姆招聘了很多怪人,小矮人,黑人空中飞人兄妹,歌声动听却长着男人胡子的巨乳症女人,纹身男,狗孩儿,爱尔兰巨人等。他们或是低等的杂耍表演者,或为世俗所不容,躲在阴暗的角落,但是巴纳姆让他们走上舞台。一开始他的目的只是成立巴纳姆美国博物馆,来吸引大家看这些怪人,但他们的演出却大受欢迎。
在剧评家班尼特的眼中,这样的表演是低俗的,和那时的马戏表演无异。马戏最初是人类训练动物给大家表演逗乐,但是应该是从巴纳姆开始,他带领的这些怪人们的演出被嘲笑为马戏团的表演,马戏团从此叫开了,巴纳姆也成为美国成立第一家马戏团的创始人。到今天,我们还会认为马戏团是低等杂耍的演出吗?太阳马戏团早已经称为世界顶尖的演出,马戏团既让人想到小丑,也让人想到欢乐。但是它已经从早期的被嘲笑的小丑变成了欢乐的代名词。
给人带来欢乐的小丑,是令人尊重的小丑,他们已经变成了表演艺术家。
但是巴纳姆也有迷失。正因为被上流社会所嘲笑,他和他的马戏团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接见时,他认识了“瑞典夜莺”珍妮·林德,决定把她引进美国。带着她展开巡演,也希望提升自己演出的品位。他渴望获得社会的肯定,但是正像大妞说的,“林德感觉受到了伤害,认为巴纳姆在利用自己,她只是他的工具”,而她也在两人共处的这段时间对他产生了感情,在这种痛苦中,她选择退出巡演。
巴纳姆在迷失中回归家庭。他的妻子当年放弃了尊贵的家庭,选择和他在一起过贫贱生活,是因为爱超越了阶级。
对于另一对扎夫和赞达亚主演的男女来说,依然是和爱情的平等有关。菲利普出身上流社会,却爱上了黑皮肤的空中女飞人安,最终两人冲破了阻挠在一起。
对于那些肤色各异、奇形怪状的马戏团表演者来说,他们同样用大声喊出“This is me”来表达平等的诉求。这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巴纳姆有句名言:最高尚的艺术是给人们带来欢乐。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不会拒绝欢乐。平等,成为《马戏之王》的精髓。
不过如果说有遗憾,是影片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一段段歌舞下来,留给故事的就少了些。就像一段超长MV,故事很完整,却少了回味的细节,人物的塑造也就显得单薄,流于表面。
狼叔休·杰克曼和扎克·埃夫隆的多段舞蹈,跳得都非常出彩。但是和狼叔的高挑身材比起来,从《歌舞青春》走出来的扎克就显得臃肿不少。看了狼叔的舞蹈,我还真的想去学这种帅气的劲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