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热评┃《荡寇风云》,战神形象终究单薄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看《荡寇风云》,很容易和韩国片《鸣梁海战》作比较。即使《鸣梁海战》里的以少胜多有夸张的成分,但我们只希望看到一部好看的电影,对于真实性也许不是很在意。
《荡寇风云》太注重历史,讲了太多战争以外的史实,反倒使电影结构松散缓慢。又因为注重打斗,人文情怀缺失,战神的形象终究显得单薄。6.5分
壹
明朝抗倭,同样都是以少胜多,我首先想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这部电影虽然是主旋律,但拍得热血精彩,再现了朝鲜战神李舜臣的风采。
好看,现在是我对看电影的第一要求。《摔跤吧爸爸》不是商业大片,但拍得好看。剧情片、文艺片或作者电影,能与商业大片抗衡的,也只有拍得好看了。
贰
《鸣梁海战》说的是朝鲜抗倭的故事,年代是1597年,比戚继光抗倭略晚一点。电影大获成功后,导演打算和中国合拍中朝联合抗日的《露梁海战》,可惜一直未见消息。
因为都是抗倭,所以我对《荡寇风云》比较期待,加上戚继光抗倭的主战场在台州,自己的家乡,于是影片在杭州点映的5月23日便去看了。
说实话,是比较失望的。
影片是历史片加动作片的形式,涉及明代著名海盗王直、浙江总兵俞大猷、浙直总督胡宗宪、义乌矿工、日本浪人、少主、主将等人物,出现岑港、雁门岭、新河、台州、宁海、义乌、慈溪、奉化等浙江地名。
文戏多,节奏慢,对年轻观众来说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
而导演又花了比较多的篇幅在戚继光的夫妻情方面。两人有床戏、按摩戏等香艳镜头,不适合小孩子观看。
再看看《鸣梁海战》,一心一意拍海战,五场海战每一场都惊心动魄,看下来扣人心弦。这也是韩国战争片的特点,导演会讲故事。
相比之下,《荡寇风云》讲夫妻情,讲官员勾心斗角,讲政府腐败,直到后面才开始训练戚家军,开始以少胜多。也就是说,重头戏出现在最后,兰溪诸葛村的窄巷短兵相接,和倭寇首领的船上决战。
泥马这种滑泥工具,现在仍在沿用
叁
好电影是小而美的艺术,讲好一点就已足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荡寇风云》里,戚继光训练三千义乌村民和矿工组建戚家军,其实是重点。如何让怕倭寇的浙江兵突然变得强大,以少胜多打败两万多倭寇,才是重点。
可惜,导演到了后面才开始讲这个,在戚继光研究新式兵器戚家刀、狼筅、虎蹲炮、三眼铳等方面又着墨太少,就显得重点不突出。
陈嘉上是个很奇怪的导演,他既能凭着《野兽刑警》拿到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导演的《精武英雄》也是香港功夫片的经典,也能拍出《画壁》《四大名捕》这样的烂片。有人说,从他身上可以看出“《画皮》和《画壁》的差距”——他能拍出高水准的《画皮》,也有拍出烂片《画壁》。
《荡寇风云》手法老套。这些年的主旋律电影时不时因热血燃情取得票房奇效,比如《战狼》《湄公河行动》,扣人心弦不可缺少。这一点《荡寇风云》做得不够。
从表演上来说,功夫明星往往打斗有余,演技不足,这正是功夫动作片无法和《卧虎藏龙》这样的人文武侠片相提并论的地方,也让人物形象显得单薄、不立体。
片中日本演员的表演,大部分都比较脸谱化,无论少主、武士还是浪人。最有气场的表演,当属日本老牌功夫明星仓田保昭,不动声色,胸有成竹,护主心切,不愧是老戏骨。
P.S.影片有些夫妻香艳镜头,又有砍头断臂的暴力镜头,太多杀戮,少儿不宜。按照美国的分级标准,应该是R级,17岁以下未成年人应家长陪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