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太清醒,所以他想成为“清凉油”而不是“万金油”

分类: 影视歌演人物 |
作者:小洋楼
当我一溜小跑进入专访室,演员张译的圆桌前已经坐了一圈记者,他一个个接过大家递过来的录音手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在面前排列好,光是这个细节就让人好感倍增。
虽然长相普通,张译却凭着多变的戏路、高品质的影视作品和阳光幽默的性格、好脾气人气大涨,最近应邀成为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的形象大使来杭出席活动。
寄语青年电影人
张译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潮,他说:“十年前,我身边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从事演员这个职业,最困难的时候,我只好改行做了编剧。”
不过,张译的运气不错,“从2004年到现在,不断能遇见贵人,不断遇见那些对我帮助和影响很大的导演和搭档。”这几年他更是接连出演了陈凯歌导演的《搜索》、许鞍华的《黄金时代》、陈可辛的《亲爱的》、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曹保平的《追凶者也》等名导作品,成了“名导收藏家”,还凭《亲爱的》摘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到现在为止,张译合作了十二三位中国非常顶级的导演,他把这种学习比作交女朋友,“如果你交了十个女朋友,你就可以得到十个女朋友的乐趣,就像拿到十把刻刀,你能得到十面体”。
张译也以自己的经历寄语参加青年电影节的青年电影人:“请相信自己的潜能。年轻人或许会失败,但试错的过程也并非徒劳。在我看来,这些走过许多岁月和片场的导演,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相信自己,你是否在挫折之后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担任浙江青年电影节大使,张译也直言自己的电影之路与浙江缘分很深,以后会有更深入的合作,“陈凯歌导演的《搜索》就是在浙江拍摄的,曹保平导演的《追凶者也》是地道的浙产电影,刚杀青的《绣春刀-修罗战场》拍摄于横店,即将上映的杨树鹏导演作品《少年》也是拍摄于浙江杭州和天台两地。”
是个特别不安分的人
“我的心理年龄还是蛮小的。”张译数次笑着强调。他会经常回顾自己演的作品,收集自己的视频文件,目的是为了看这些年的成长和变化,“文件夹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在部队里演出的视频,这样做可以清楚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去归纳”。
但演了那么多角色,张译居然没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往往从剧或者电影一杀青就开始沮丧,现在在播的《好家伙》已经拍完四年了,大家都觉得(播出)很不容易,但我看了半集就看不下去,觉得自己的问题是那么醒目”。
没有满意的作品,可能也正是张译还没有被定型。他坦言自己最大的人格障碍,是对自己不了解,不认知,“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是痛苦,对于工作来讲却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有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很多导演觉得这个角色似乎不大像张译,结果一试发现都可以,发现我可以演很多种不同的角色”。
曾经也有导演希望张译可以打造自己的标签,成为某个领域的表演专家,像葛优、宝强这样的,但张译说不安分的性格导致自己一直在变,这种变化也导致很多年来观众记不住自己,“他们会指着电视剧或者电影说,这个演员叫什么来着,就是演那个那个……观众记不住自己,纯粹从艺术来看,是件好事,国外有些演员也在一直变形象,比如为了某个角色一下子胖几十斤。《山河故人》里我胖得像鲶鱼似的,就是为了更接近煤老板的形象”。
观众喜欢把戏路多变的演员形容为“万金油”,张译说:“我倒希望自己成为清凉油,万金油很容易多而不精,但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往精的方向走一走。”
猫和观众的侍者
张译对于自己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演员张译”。
“明星和演员是两个行当,我不适合当明星,也不适合综艺,我就是演戏的。”录过多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剧、给好莱坞动画片《小王子》配过音的张译声音很棒,问他会不会出唱片?他说自己有个做音乐老师的父亲,“从小逼着我听交响乐,然后让我识别是什么曲子,结果我回答得驴头不对马嘴,他也就放弃了对我音乐方面的培养。这导致我现在最不爱听的就是交响乐,但偏爱民族音乐和民歌,像信天游这些,搞音乐就算了”。
前几年他出了本文集《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文笔可以说是演员里面顶尖的,问他会不会再出书?他说:“写书是一个人的战斗,不像演戏,很多人都帮助你。往往你们都在睡觉的时候,我还在听着鸡叫写东西,而且现在信息的碎片化把书往死路上逼,你不是写书的,就先把戏演好了,以后再做这个事情吧。”
“我从小在家里呆着不爱出门玩,母亲身体不大好,我就一个人在家里看书,玩姐姐留下来的小玩具,性格比较孤僻。长大后在需要张扬释放青春的年纪,又当了十年兵,也不出门,穿了十年的绿衣服,连帽子都是绿的(笑),性格比较沉默。长大后发现,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像小的时候,挖个沙坑,害个人,朝鸡撒泡尿,小的时候能干,现在不能干,所以回答知乎上的一些问题,和猫在一起,比较对自己的脾气。”张译如此说。
他在知乎上的认证是“演员张译,猫和观众的侍者”。回答了几个问题,就成了知乎网红。现在他说自己依然养着“七个半猫”,记录着它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