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城携手媒体人朱恺丰,挑战全球顶级极限耐力赛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
人物名片:朱恺丰,媒体人,制片人,销冠合伙人
朱恺丰是浙江公共新闻频道《房产我来说》的制片人,也是超级马拉松的爱好者。今年在天都城的赞助下,他参加了世界顶级的极限耐力赛,包括已经完成的撒哈拉沙漠、新疆戈壁各250公里越野跑和接下来要完成的南北极极限挑战,这些项目被《时代周刊》称为全球顶级极限耐力赛。为什么要去挑战如此艰苦的极限马拉松?朱恺丰说:“人生很微弱,就像茫茫沙漠里的一粒细沙,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所以,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从城市跑马到世界极限耐力赛
朱恺丰今年32岁,以前他对体育运动兴趣不大,直到2014年才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跑马—杭州马拉松半马21公里。2015年1月,他便去厦门参加了全马。在圈内知名越野跑选手大力教练的训练下,他进步很快,接连参加了7个马拉松。
2015年11月,朱恺丰开始出国参加比赛,缅甸蒲甘马拉松改变了他的态度,“那次跑马,我们跑过了千座佛塔,一路上都是土路,跑过村庄和风景的过程让人非常难忘,从此我就对国内的马拉松失去了兴趣,因为每个城市都差不多,拉着旗帜,敲锣打鼓,这种模式化的马拉松我再也不想参加了”。
因为和天都城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品牌的赞助下,朱恺丰今年参加了世界极限耐力赛,5月1日-5月7日的撒哈拉沙漠极地长征,全世界有227名选手报名参加,他和其他三个队员代表的中国小组Team CEIBS of China获得了世界第一。比赛是在非洲西南部国家纳米比亚举行,250公里他的个人耗时是38小时09分09秒,分7天6个赛段,每天的公里数都不相同,白天跑完几十公里,晚上十来个选手就一起睡在帐篷里。
7天的比赛,路上补给都要选手自己背,负重至少20斤,包括睡垫、睡袋、羽绒衣、风衣、比赛服、帽子,还要准备防晒霜、止痛片等药物,泡一泡就能吃的速食。朱恺丰说,临行前医生还要对食物进行检测,“看看你带的食物是否超过15000卡路里热量,因为必须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保证你比赛期间即使供给食物不足,也不会饿死”。
极限挑战的魅力无法阻挡
如今朱恺丰爱上了极限越野跑,因为不像城市马拉松的大同小异,越野跑地形复杂,路况多样化,比如在撒哈拉沙漠比赛时,会经过纳米比亚的骷髅公园,沙丘盐碱地,海滩。“参加这些比赛,你能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有些地方你此生都不可能会去。”
在撒哈拉和戈壁都要忍受高温,6月跑戈壁的时候,地表最高温度达到63度。过天山时又下起了冰雹,气温降到零下一两度。接下来10月的北极63.4公里和11月的南极250公里挑战,需要面对的将是极端低温,但这些正是朱恺丰认为极限挑战的魅力,“要经历痛苦,才会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
参加极限耐力赛,朱恺丰说最重要的两点,一是需要意志力,二是需要科学训练,“比赛前准备的周期非常长,需要一到两个月,必须有专业教练帮助你优化装备,让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必须接受高温和低温训练。极限耐力赛可以说改变了我的生活,让自己能持续保持激情。在撒哈拉极限挑战赛时,有位64岁的瑞士选手受伤,脚肿得像馒头一样,但是他经过简单处理后就继续参加比赛了,竟然跑完了全程。国外有很多年纪大的选手都在参加极限耐力赛,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一直跑下去”。
“天都精神”和极限耐力赛的坚持精神不谋而合
为什么天都城会全程赞助朱恺丰参加这四场极限耐力赛事,并把他定位为 “天都精神”的形象代言人?
在朱恺丰看来,天都城将“体育精神”视为天都城的“天都精神”,每月都举办体育活动以及和奥运相关的系列活动,如此可见天都城对体育的坚持。“天都精神”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倡导的是全民运动、健康生活的生活理念,提倡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生活态度,和自己参加的极限挑战非常相似,两者都代表着坚持。
目前这个超级大盘已开发16年,接下来也会持续开发,欲将天都城打造成集合商业、旅游、教育、房产等多元复合业态的华丽天城。实际上,天都城不仅仅要建造一座城,更是要为它赋予灵魂,注入梦想,为城内所有的居民创造美好的生活家园。这就像马拉松比赛的上半程和下半程,需要一步一步积累、一步一步坚持,才能最终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