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采钰,下一个刘亦菲?

(2015-09-24 01:21:34)
分类: 电影
杨采钰,下一个刘亦菲?


我一直坚信,霍建起的电影,即使质量不能保证,养眼一定是可以保证的。而杨采钰,成了《1980年代的爱情》里如画的风景。
杨采钰,下一个刘亦菲?

易中天在《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促使我终于赶在电影快下档的时候,看了《1980年代的爱情》。
9月21日杭州只有同方国际一家影院放映,一天只有两场。
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无论景物还是女主角。鄂西利川土家族的公母寨,女孩出嫁要哭嫁,有人去世要跳丧,喜事是要哭的,丧事却是欢庆的。
杨采钰的古典美和气质像极了陈晓旭版的林黛玉,但比陈晓旭更美,秋水,琼鼻,梨窝,孤芳自赏。
爱情因残缺才更动人?霍建起显然推崇日本的残缺美学。
真正的爱情是牺牲和成全吗?这是杨采钰的角色成丽雯所表达的。
原著作者野夫说过,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我们可以挽留的。但我们还可以在心底缅怀,那遥远的古典的80年代。

杨采钰,下一个刘亦菲?

差点错过
暑期坐动车去成都,鄂西的利川是其中一站,利川属于恩施,土家族聚集的地方,坐在火车上遥望四周,山峦叠翠,满目葱郁。
之后看到《1980年代的爱情》要上映的消息。霍建起,利川,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的主题曲,80年代,组成了我所有的观影冲动。公映前曾有一次内部的看片会,但因为那天忙于写稿弄报纸,终究没有成行,很是遗憾。等到了公映时想去看,这样的文艺片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次:不是安排在很晚,就是上下午的时间,一天只有几场。而我看到豆瓣最初5.0的评分,顿时也失去了兴趣。因为霍建起的电影,近几年似乎不大能保证质量。除了早期的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暖》——我都是在电脑上看的——《情人结》只是不痛不痒的胭脂口红,《萧红》《秋之白华》等年代戏也流于表面。于是我想,或许这次霍建起又拍了一部只适合于养眼的电影,再加上男女主角都是籍籍无名。
9月11日上映的电影,10天后基本下档了。期间我也看到好几篇影评,比如胡赳赳认为这部电影拍的不是爱情,而是野夫的一种侠义。影评人magasa质疑电影过于粉饰80年代的美好,后来的刻意对比甚至显得虚假。直到9月20日我看到易中天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爱在1980》,我被深深地打动。这时候杭州只有一家同方国际影院在放这部电影,一天两场。于是第二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我通过坐地铁加公交,在20点的场次终于看上了这部电影。全场4个人,还好,不是我包场。
杨采钰,下一个刘亦菲?

爱是成全和牺牲
电影在一幕幕画面中徐徐拉开。我一直坚信,霍建起的电影,即使质量不能保证,养眼一定是可以保证的。在利川公母寨乡,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面,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老街,瓦房,青石板,茶园,廊桥,山岚,雾霭,吊桥;男主角关雨波坐的公车上收音机里放的邓丽君歌曲,他背的吉他、吹的口琴;女主角成丽雯的碎花衣、宽脚裤,房间里贴的三浦友和山口百惠海报,泰戈尔、舒婷和顾城的诗集,织毛衣……所有的这些,都成为一种遥远的古典韵味,都有着80年代的怀旧元素。在看电影途中,我不停拿着相机拍照,因为每一个画面都太美了,节奏也不快,美景美人常常定格,让我有机会抓拍。我拍廊桥,拍茶园,拍山峦,拍笑起来有梨涡的成丽雯扮演者杨采钰,甚至关雨波扮演者芦芳生也有酒窝。这一对璧人,虽然芦芳生颜值也还不错,浓眉大眼,身材高大,有日本明星的范儿,但1978年出生、已结婚的他和1992年的杨采钰比较起来,扮演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感觉沧桑了一些。
这部电影,除了一幅幅流动的美景,我也被成丽雯的形象给惊到了。她孤傲、庄重、清冷的气质和陈晓旭版的林黛玉非常接近,甚至眉目也非常像,但比陈晓旭更美,细眉细眼,琼鼻,梨涡,一颦一笑间,尽是古典的韵味。她隐忍,克制,同时又大度,识体。她把自己的青春安放在家乡,她说过,自己哪儿都不去,要在这里陪父亲。父亲是桥梁工程师,因为在利川设计桥梁时认识了丽雯的母亲,就留在了这里。文革时,因为家庭有海外关系,更是被打成右派。母亲早逝,家庭成分复杂,让这个女孩从小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即使她和关雨波高中时作为同桌互有好感,也从不明说,对于关雨波来说,成丽雯是她的初恋和暗恋。当关雨波作为全校唯一一个大学生在1978年考上大学,也就更加宣布了两个人之间的鸿沟无法跨越。
关雨波毕业后回乡锻炼半年,遇到顶替母亲在供销社守着小店的成丽雯,他想重续前缘。但是成丽雯始终对他若即若离,因为她明白,他不属于自己。她从父母辈身上看到了悲剧,“我不想成为第二个我妈”“我爸是怨我妈的”“你是男人,你是过客”。一个桥梁设计师成为一个编斗笠的老人,她知道父亲就像他编的鸟笼子一样,无奈地被束缚在了这个穷乡僻壤,无法施展抱负。所以,她希望关雨波走得越远越好,“男人必须出去打拼”。这是怎样克制的爱啊,即使两个人相互吸引,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甚至在半年时间里,手都没有牵过。
后来,就像所有的青春片一样,主人公来到了快速发展的90年代,十多年过去了,他在外面打拼,她已经结婚。他们重逢在同学会上。女班长说,丽雯已经守寡3年,有一个女孩,还有瘫痪的婆婆需要照顾。干柴烈火,他们几十年的渴望终于在那个夜晚点燃。但等关雨波再一次回到家乡,丽雯已经去世,“美人如花隔云端”,他们永远失去了彼此。
电影里出现了土家族的红白事风俗。有一个场景是丽雯给出嫁的朋友哭嫁,土家族的女儿出嫁,虽然是喜事,但所有人都在哭,因为要离开母亲了。而丽雯去世时,男人们包着白头巾在跳丧,丧事却是要欢庆。这一刻,你会感到这种情绪的对照是多么强烈。
我在看的过程中,不停地问自己,爱是什么?我们总认为,爱是相守,爱是在一起,但是这一刻,我感到了怀疑。残缺的爱是另一种动人,伤感,却刻骨铭心。霍建起显然是推崇日本的残缺美学的,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带着一种淡淡的哀伤。
那么,真正的爱情是牺牲和成全吗?我在成丽雯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她不愿看到关雨波成为第二个自己的父亲,而她也不愿离开这片土地。这就是80年代初的情感,古典,克制。发乎情止于礼。这是真正的包容的伟大的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个爱的人可以活得更好,宁愿牺牲自己。
我们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爱情了,这样的爱情存在于古典中,所以,1980年代的爱情,走过那个年代的人才更会懂得。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一些影评中看到80后很少有夸赞这部电影,而易中天的文章却一下子打动我的原因。
我想向一直坚持自己风格霍建起导演表达敬意。当越来越多的文艺片导演转向商业片阵营,包括顾长卫、陆川,他还是把自己最擅长表达的情感带给大家,不管有没有市场。
只是片中有一个场景我有些搞不懂,1980年代初就有了小雅带着的随声听和耳机了吗?在我的记忆中,90年代初才有这个东西。

杨采钰,下一个刘亦菲?

杨采钰,刘亦菲的接班人?

成丽雯的扮演者杨采钰绝对是影片的惊鸿一笔。你会惊讶于这个1992年的女孩子可以把父母辈的情感诠释得这么到位。

翻翻杨采钰的履历,发现这个女孩子并不简单。她最近的新闻是和刘亦菲的干爹陈金飞走得很近。有八卦记者拍到他们数次约会,在酒吧热聊,甚至数次热吻。要知道,陈金飞53岁,杨采钰只有23岁!这样的老少恋让人大跌眼镜。

陈金飞是身家数十亿的富商,也是刘亦菲的经纪人兼幕后推手。而随着刘亦菲爱上了韩国欧巴宋承宪,陈金飞转向恋上翻版刘亦菲的新闻也是满天飞,翻版刘亦菲就是杨采钰。

杨采钰是童星出身,父亲是泰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属于富二代千金。10岁时就演唱了央视大型动画片《哪咤传奇》片头曲而成为童星。之后又获得首届校园歌手大赛全国总决赛少年组金奖。后来她选择了去美国读书。2011年,她被美国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五所大学的传媒专业录取,却选择回国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和周冬雨、古力娜扎成为同班同学,今年刚刚毕业。巧合的是,扮演关雨波的芦芳生,也是刘亦菲的同班同学,这三个人,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一个会演戏的表演系学生,气质美女,又有刘亦菲干爸力捧,杨采钰的崛起指日可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