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烈日灼心》 缺乏说服力的反转

(2015-09-06 01:59:09)
分类: 电影
《烈日灼心》 <wbr>缺乏说服力的反转

故事讲得有些牵强,从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却没有精彩的反转。最重要的是这样一句话:“法律更像是人类的低保,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但是结尾还是说明中国的法律在现实面前的一种无奈。
一念之差造成的大错,总是要还的。最后被警察发现,决定接受死刑来埋葬7年前杀人的真相,尽管杀人者另有他人。这样感觉太粉饰三人的美好了,既然如此善良,为何当初纵容第四人杀光全家以灭门?从逻辑上来说,这样的反转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我一开始看了内容介绍,并无意去看《烈日灼心》,原因竟然是预感这样的电影太虐心,而我现在喜欢看温情的片子,认为这种虐心的电影看了又如何?
其实关于虐心的警匪片,之前看的要多不少,特别是韩国片,比如朴赞郁的《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等,残忍指数完全非国内可及。国外有分级制度,国内的警匪片可以公映的,不知道已经删掉多少敏感内容。不过现实题材在国内很少有导演敢于触及,所以这样的电影在国内出现也是一个进步。
虽然隐隐约约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但是从一开始就交代了邓超、郭涛、高虎三个人作案,我就感到很奇怪,这样已经知道答案的警匪片,还有什么悬念呢?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基本是讲他们仨怎么被段奕宏演的警长抓住把柄,暴露身份的过程。
和小说《太阳黑子》不同的是,小说在一开始并没有让读者知道凶手是谁,直到最后才知晓。电影因为有形象出现,所以在一开始就交代了凶犯,所以需要在后面有个反转,不然整个故事完全没有悬念。
《烈日灼心》的反转,我认为并不是太漂亮。首先,在最后来了一段高楼追凶的戏,感觉和电影并没什么关系,凶犯也和故事没什么关系。那么把这么一段突兀地放进来,只有这样几个目的:一是表现我公安干警的英勇,弃我生命于不顾;二是为影片增加紧张刺激的看点;三是表现辛小丰和伊谷春的革命情谊,但最后还是需要把凶手绳之以法,无论他是谁。
另外,王珞丹这几年都在往文艺片的路子上走,这部戏也非常文艺,完全是一个文艺青年。在路上遭遇抢劫,我明明看到劫匪抢走的是一个大姐的包,这个大姐还被摩托车拖了几十米远。一转身,是王珞丹蹲在地上安慰受伤的大姐,但郭涛过来,二话没说让王珞丹跟她走,说要开车去抓劫匪。看来是王珞丹的包被抢了,难道是我们看错了?郭涛的MAN当然女人会喜欢,但一个文艺青年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一个开出租车的大老粗,只能说,文艺青年就是爱咋咋地!
故事的最后更是让我觉得牵强和做作。因为需要这么一种反转,即哥们仨竟然不是凶犯,凶犯另有其人,也就是说,当年宿安水库凶杀案里,把五口之家灭门的,是第四个人。这个人和三个好兄弟一起在水库边合过影,这张照片在电影里出现过几次,那么给这四个人拍照的是谁?三兄弟说起来也就是帮凶,7年来,为了活命他们东躲西藏,不惜一切代价,而照顾被害女孩的女儿尾巴,成为他们赎罪的一种方式。
既然不惜一切代价活下来,最后却甘愿赴死,而他们选择死的道理却是这样的:不想让孤女尾巴知道他们杀了人,让她忘掉他们三个是最好的方式,即使杀人的并不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保留他们三个在尾巴心中美好的形象。
凶犯的形象被无限拔高了,拔高得和英雄一样。拔高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歌颂人性之美,即使他们只是杀人者的帮凶。
可是这样的反转却没有让我感动。就像当初并非他们杀人而他们选择落荒而逃一样,导演用两个多小时的篇幅,只是为了说圆一个比较牵强的故事。
三个影帝中,段奕宏演得最好,这个人物比较立体丰满。邓超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偶像包袱,表情比较单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