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将来

分类: 杂弹 |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和温暖,成人的世界却代表着更多的责任义务甚至残酷,这也是无邪的童年让人如此怀恋的原因。这让人想起了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十二公民》,里面的12个中国人要对一个刚走向成年的富二代进行审判,他在童年时被生父抛弃,母亲嫁给了有钱人,“富二代弑杀生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有罪。而在《十二公民》的原版本《十二怒汉》中,审判对象是一个贫民窟出身的18岁男孩。我们如何去保护一个孩子?如何判定他有罪还是无罪?“Guilty
《十二公民》的突破意义在于第一次将西方陪审团制度搬上银幕并将公民意识作为影片主题,尽管这个陪审团制度是虚拟的。陪审团制度施行于英美,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是对法官权力的一种制约,12名陪审员必须达成一致意见,才能结束审判。它赋予公民一种神圣的职责和司法的参与性,它不要求陪审员作出判决,但讨论的结果必须有理有据,从而保证审判的公正性。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虚拟陪审团的讨论实录,有限的空间里却充满了无限的张力,剧情反转,陪审员之间剑拔弩张,从他们的讨论中凸显社会矛盾和阶层矛盾。他们的争论,折射着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鲜明的性格。里面有数学老师、出租车司机、房产商、小卖部老板、蹲过大牢的失意青年、河南籍保安等各色人物,其中最突出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何冰扮演的8号陪审员陆刚,始终冷静,合理怀疑。而韩童生扮演的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因为和儿子的家庭矛盾,认定富二代该死,最后却发生了转变。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人,选择支持富二代无罪,因为他想起那个最艰难的时候,有个女人在他背后说“忍忍就过去了”,自己想死的心一下子就没了——如果一个陷入绝境的人背后还有个人支持他,是多么重要。
“我们有合理的怀疑,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虽然只是一个模拟陪审团,但也能够激发国人的公民意识,推进审判的公义和公正,凸显对生命的尊重。因为我们现在所行的,都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将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公正公义和谐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