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任何的标签都不能凌驾于诗歌之上

分类: 文化/读书 |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先天性脑瘫,走路有些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口齿不清,幸运的是,生活可以自理。因为先天性疾病,余秀华没有能够上大学,在高二的时候便辍学,回到湖北荆门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老家。
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诗歌创作培训,“想怎么写就怎么写”。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已写了2000多首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选择写诗,最开始也是与这种文学体裁字数比较少有关。因为身体先天的原因,余秀华写字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利用左手护住右腕才能将字写出来。渐渐地,诗歌写作成了她“必须做”的一个事情,她说自己爱诗歌,“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她形容诗歌,“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她在博客中回应突然的走红,称自己的身份顺序应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问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她觉得,任何身份的标签都不能凌驾于诗歌本身之上,“我不喜欢别人给我贴标签,‘脑瘫诗人’‘农民诗人’等,任何标签都有局限性,而每个人都是丰富的,写的诗也是不一样的。我不回避脑瘫的事实,但希望人们更多去关注我的诗”。
《摇摇晃晃的人间》
《月光落在左手上》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霜降》
再怎么逃,你的胡子也白了
早晨,窗外的香樟树有另外的反光
落在上面的麻雀儿有着和你我一样大小的心脏
我哆哆嗦嗦想把一句话说完整,还是徒劳
远远看去,你也缩小为一粒草籽
为此,我得在心脏上重新开荒了
我们白白流失了那么多好时光,那么多花朵绽开的黎明
而这中年,我不知道要准备多久
才能迎接你的到来
而此刻,你在守望一场纷纷扬扬的雪
烟灰不停地落下来
微微颤栗的空气里,你预感到远方的事物
枯黄的理由
生为美食家,死为美食鬼
《日本味道》
作者:(日)北大路鲁山人
北大路鲁山人(1883-1959)是日本著名的全才艺术家,拥有美食家、厨师、书法家、画家、陶艺师、漆艺家、篆刻家、散文家等多种身份。他曾开创会员制餐厅“美食俱乐部”“星冈茶寮”,开一代美食之风。他主张“餐具是料理的衣服”,将艺术和美的意识引入饮食领域,创造了日本饮食独有的文化,其独特的料理美学直至今天依然影响着日本的饮食理念。
《日本味道》是鲁山人历年来谈吃论食的文章,分为星冈茶寮、河鲜、海鲜、特色小吃、异国异食、茶泡饭、料理的意义等7辑,每一辑都有若干篇小文谈论一种美食的吃法,连日本的茶泡饭,都分金枪鱼茶泡饭、纳豆茶泡饭、海苔茶泡饭、咸海带茶泡饭、天妇罗茶泡饭等若干种。虽然这是部美食随笔,但其实也是在看鲁山人的美食人生。在他看来,不是说只要东西好吃就行,而应该讲究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讲究吃的品位和文化。
居家烘焙,私房食谱
《Sammi的完美烘培配方》
作者:(台湾)钟莉婷
钟莉婷Sammi,曾在澳洲悉尼法国蓝带厨艺学院主修西点料理,回到台湾后,亲手规划创建了著名的以“自然花园”为主题的乌树林餐厅。本书的副标题是“最受爱人、孩子朋友喜欢的50道小西点”,50道西式美味糕点包含烘焙饼干、烘焙添点、烘焙蛋糕、烘焙面包、烘焙咸点、糖果盒饮品等完整的西点类别,作者独家奉献将自己钻研多年的私房烘焙食谱,以田园的视觉呈现,以花园里的香草入菜,配以详细的步骤图解,阅读时既能感受悠闲的居家烘焙生活,又能学会精华的烘焙技巧。热爱烘焙的朋友们,赶快动手做起来吧。
吃对颜色,吃出健康
《五色蔬果自然食补法》
作者:王茜
这本乐活食谱教你在每个季节吃最适合的食品,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自然节气中的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也就有了经典的四季养生理念──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而食物也可以分成青、红、黄、白、黑五色,绿色的食物可以养肝,红色的食物能够补心,黄色是食物健脾,白色的食物润肺,黑色的食物利于补肾。所以,春季可以多吃绿色食物,夏季多食红色食物,长夏多食黄色食物,秋季多食白色食物,冬季多食黑色食物。作者认为在相应的季节选择对应颜色的食物,才能将其中的营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