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会推出南宋古钱币鉴赏活动,韩四郎家的金牌阮六郎家的金叶子相当耀眼

分类: 西泠 |
解密南宋金银货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在词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千多年以前,杭州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重镇和风景名胜。宋朝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先锋时期,北宋在四川出现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南宋在临安出现了纸币“会子”。研究这一时期杭州的货币金融业态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李小萍老师带来专业的南宋货币收藏知识专题讲座《天堂盛景:金融视域下的南宋杭州——从南宋金银货币看京城临安的经济繁荣》,她从南宋金银货币的种类、重量、各类戳记的含义,结合古临安地图,以及现留存的老杭州地名,为我们引导出古都临安各金银交引铺数量多、分布集中的特点。在她的娓娓道来和一张张文物照片中,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那时的临安,尽览当年的繁华。
南宋在经济、军事上羸弱无比,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大促进了货币形式的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出土量达到数千件以上,其中包括金牌、金叶子、大小金银铤,这无疑给中国古代金银货币的研究和收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讲座中李老师告诉大家,货币上的铭文是以戳记的形式出现,通常由京销铤银、街区名、金银铺名或人名、重量、成色等组成,用于州军刻上地名用项以上供朝廷的。南宋时男人的名字通常是带“郎”字,所以出土的货币上不乏“清河坊西:阮六郎”“韩四郎金牌”“张二郎金牌”这样的戳记,金光闪闪夺目耀眼。而“铸造金银—买卖金银—金银上供—朝廷支用—购买物资—返回商贾”就是南宋金银货币真实的循环链。
收藏嘉宾分享藏品
在接下来的《步入泉林:收藏大家谈南宋古钱币的收藏与投资》论坛中,刘翔(北京)、肖志军(香港)、钟旭洲(桐乡)和钱建强(杭州)四位在古钱币收藏圈非常有影响力的藏家,与大家分享了多年钱币收藏的心得、体会,并现场带来几件珍贵的金银铤、古钱币现身说法,讲讲这些“宝贝”的宝贵之处、得来的不凡经历。
古钱币作为古代流通的货币,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换,很多古钱币在“被废”后化为铜水,也有很多被厚土掩埋,散落民间。对于古钱币收藏者来说,这些古钱币如同遗失人间的珍珠,虽然长满了铜绣,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这四位古钱币收藏家,收藏史都有二三十年之久。其中年届古稀的钟旭洲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收藏和研究古钱币,至今已近30年。他收藏的钱币贯穿了中国4000余年的历史,其中中国历代古钱币有2211枚,经专家鉴定,近半数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但钟旭洲决定把自己所有的钱币捐献给家乡桐乡,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于2014年6月在桐乡开馆。
Links
本次活动由西泠印社集团旗下孤山会承办。孤山会是西泠印社集团发起的以艺术家、收藏家、艺文爱好者为主要群体的社交平台。孤山会的平台既是百年西泠的文脉传承,也是青春西泠的新生;既有文化的传统,也是人文的鼎新和门类的衍生。
孤山会会员专属热线:0571-87682370
(作者之一洪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