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串百艺 运河怀古情

标签:
文化 |
分类: 西泠 |
国际留学生描绘江南风情
西泠印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钱伯皓在开幕式上表示:“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时代体悟和文化积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发现和关注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想法、实践和体悟,使其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性舞台上挥洒艺术热情,是文化艺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发展未来负责的体现,同时也正是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的魅力所在。”此次开幕的2014首届国际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就带着鲜明的国际化、年轻化特色。西泠印社集团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精选了93件作品,作者有一部分是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哥伦比亚、保加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中国美院留学生,也有一部分来自浙江画院、杭州画院、嘉兴运河画院,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以赤子的情怀,用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丙烯画等形式描绘运河两岸及江南的美丽风景。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任道斌教授说:“目前有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美院学习,他们学习中国画,同时也把他们国家的艺术带到中国,起到交流融合的作用。”
中国美院国际关系学院担任留学生国画教学老师的戴光莹,这次有《融合之春夏冬》三幅作品参展,她的作品具有朦胧之美,体现江南庭园深深、天人合一的感觉,用国画来体现江南人的现代生活情境也成为她画作的一个特色。
来自保加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韩国的中国美院留学生们,作为青年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印度的阿斯姆参展作品是油画《Untitled》(无标题),两幅荷花造型别具一格。孟加拉国的拉赫曼用水彩画西湖和运河,他说平时经常会到拱宸桥一带写生,这里的老房子和古桥让他非常喜欢。韩国釜山的女留学生安修贤,在中国美院学习国画山水,她认为在杭州这么大的城市,能看到贯穿城市的一条大运河是非常特别的一件事,小河直街黛瓦粉墙的建筑也是她眼中的美景。她参展的国画《失乐园》清丽娟秀,有着鲜明的东方艺术美感。
为青年艺术家搭建舞台
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是国家文化部批准的首个以青年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国际艺术活动,以“激情熔铸艺术,创新点亮未来”为主旨。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际型艺术品牌活动,特别是在青年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成为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艺术传播的窗口。
杭州市作为全国文化艺术的重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坐拥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艺术学术机构,曾聚集鲁迅、潘天寿、李叔同等一批大师巨匠。
在开幕式后的中国国际艺术周(杭州站)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和专家就一条河、一座城和如何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国际舞台的话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毛建波教授表示:“这次展览的关键词是国际、青年、提名。希望更多的青年艺术家把来杭州参展或获奖视为荣誉,就像中国青年艺术家对待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性展览的重视程度那样,参加国际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也能成为中外青年艺术家作品考量的标准。提名的设定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把控。”
已经88岁高龄的吕国璋先生百分百支持青年艺术,他说:“青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代表着希望,所有艺术的起点都在青年,所有艺术界的名人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打好艺术的基础。”
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波,从老字号转型升级带来的启示说起,希望通过一条河,结识天下才俊,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一河串百艺的意义也在于此。
新上任的西泠印社集团副总经理周海文则以西泠印社集团作为一个国企,大部分工作人员是80后所带给自己的启示谈起:“给青年机会和平台,就是给自己机会和平台,给文化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机会,所以西泠印社集团会把中国国际艺术周作为一件长期的事情来做,今后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好这件事。”
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杭州站)
“一河串百艺·运河怀古”2014首届国际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时间:2014年12月23日-201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