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娱乐 当代德国人这样拍电影

分类: 电影 |
去年,施隆多夫等著名德国电影导演和演员来到中国参加了首届德国电影节,让中国影迷感受了德国当代电影的魅力。今年,德国电影协会和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共同主办中国第二届德国电影节,并在北京、成都、深圳和杭州四座城市举办,呈现德国近两年电影界最重要的作品,并邀请德国著名电影人和观众交流。
杭州百老汇影城专门开辟了5号厅,在11月20日-29日期间每天晚上放映两部电影节期间展映的8部德国优秀影片,包括:2013年德国票房最高的喜剧片《该死的歌德》,讲述劫匪泽基出狱后当上歌德学校的老师,目的是找回当年被埋学校地下的那笔钱,男主演穆巴里克一举成为德国的超级明星。《汉娜的旅程》是一个轻松浪漫的爱情故事,讲述德国女孩汉娜来到以色列帮助犹太残疾人,反映了战争对两国战后第三代人的深远影响。《乡归何处》中,青年雅各布梦想离开德国的村庄去探索未知的南美大陆,影片荣膺三大德国电影奖项(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祖母向前冲》讲述曾是游泳选手的50岁祖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逐梦故事。《双面生活》是今年德国角逐奥斯卡的候选影片,关于在挪威生活的德国“战争儿童”卡特琳的家庭故事。《金权世界:一个银行交易员的告白》描绘了银行职员的生活以及道德困境。《艰难的抉择》是关于德国军官在阿富汗战场和当地村民对抗塔利班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影片有不少是严肃题材,体现德国民族惯于思考的特性。
11月20日,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彼得·安德斯、德国电影协会会长亚洲区主管康斯坦泽·维尔兹、《双面生活》导演格奥尔格·马斯来到杭州百老汇影城出席杭州站开幕式。当晚放映的开幕影片是《受难之路》(又名《苦路十四站》)。彼得·安德斯院长在映前特别向大家说明为什么坚持选择将这部电影作为开幕影片,“《受难之日》虽然让人觉得非常无望,但很有意义,反映僵化宗教教义对人性自由的禁锢。14个章节构成电影的形态手法也很特别”。影片在今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提名和最佳编剧银熊奖(由导演迪特里希·布鲁格曼和妹妹安娜·布鲁格曼共同编剧)。
影片中,14岁的女孩玛丽亚来自小镇上一个严格信仰天主教圣保罗圣会的家庭,狂热追随上帝的母亲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家长,动辄以撒旦恶魔的入侵禁止玛丽亚接触现代音乐、和异性朋友的接触。导演迪特里希·布鲁格曼使用了14个超长镜头,每个章节以耶稣赴难故事组成14个标题,和玛丽亚的故事相呼应,组成电影的14个“十字车站”:《耶稣的斗士》《耶稣背负十字架》《耶稣第一次跌倒》《耶稣遇见了自己的母亲》《西门帮耶稣背负刑具》《耶稣再次跌倒》《耶稣遇见耶路撒冷的妇女》《耶稣第三次跌倒》《耶稣被剥去衣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圣母怀抱耶稣》《圣徒正确的信仰》《耶稣被埋葬》。
电影看似是玛丽亚追求信仰而牺牲奉献的心路历程,实则批判极端的信仰方式如何让一个少女悲情地萎谢。
《双面生活》导演马斯:坚持做本土化电影
格奥尔格·马斯是德国著名导演,也是德国自由剧作家、专题电影和纪录片制作人。他这次参展的《双面生活》有着德国特殊年代的身影,1990年柏林墙刚刚倒塌,卡特琳是生活在挪威的德国“战争儿童”。马斯说自己电影的风格偏向于忧伤怀旧,属于政治惊悚+家庭喜剧的类型。此前在成都放映时曾有观众看哭过,让他相信即使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同样没有国界。
马斯表示德国的主流电影其实是喜剧片,像《该死的歌德》在德国非常成功,也有很多严肃题材电影。他对中国电影并不陌生,比如今年获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他都看过并表示赞赏。
美国大片《星际穿越》近期大热,马斯个人虽然欣赏《星际穿越》这样的高智商电影,但在他看来,“美国电影都是可以预见故事的”,所以他依然会选择坚持做本土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