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bō rě),来自梵文,意为智慧。禅,自达摩东渡传入中国,至六祖慧能时发扬光大,被认为是佛教和道家结合的产物。上周日10月12日在西泠艺廊开幕的“般若之光—禅意书画创作展”,集中了18位书画家的作品,他们于宣纸之上、笔墨之中,传递了一种共通的静心、自由之境界。禅,代表着一种生活的智慧。
“般若之光— 禅意书画创作展” 由西泠印社集团主办,杭州佛学院艺术院、浙江青年艺术研究会协作,西泠艺廊承办。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美院教授刘江为展览题字“ 般若之光”。在开幕式上,画展策展人、中国美院硕导何鸿教授;中国美院博导任道斌教授;中国美院博导章利国教授;杭州佛学院艺术院教研室主任、中国美院硕导谢成水教授依次作精彩发言。西泠艺廊常务副总经理何琦主持开幕式。
此次的书画展览,选取了十八位书画家的52幅作品。这十八位书画家是:任道斌、章利国、谢成水、金柏林、鸿图、何鸿、李庆瑜、徐建伟、周琦、永慧、吴东洲、王颖、臧志成、孟浩、乔腾飞、王燕、芮樱、李永。他们中有高僧大德,美院、佛学院教授,艺术家居士,也有不少8 0 后青年艺术新锐。永慧,曾出家五年,现在安缦教授书艺;来自宁波的书画家李庆瑜,擅画道释人物;2 0 11 年中国美院壁画系水墨人物创作研究硕士毕业的青年画家王颖,画的唐人禅意生活系列扇面图观赏性很强。
纸本重彩、纸本白描、纸本摄影,书法、国画、唐卡,不一而足。乔腾飞的唐卡《释迦牟尼》《黄财神》《绿度母》,浓墨重彩;臧志成的《敦煌菩萨》,素淡清新;金柏林的一字书《佛》气势恢宏;周超的书法《金刚经》细如蚊蝇……
在很多人眼中,禅代表着出世,似乎和现代人的生活相悖,但策展人何鸿教授说:“禅,左边是‘示’字,右边是‘单’字,组合起来就是四个字:只是简单,只是单纯。禅是悟,是用心寻找一种生活方式。禅不仅是宁静而且更是执着和追求,执着于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一种平淡与和谐的境界。”
他在本次书画展的前言中这样写道:“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达摩西来,慧能挟担,禅宗始立。祖师说:‘平常心是道。’赵州和尚说:‘洗钵去。’禅的体证离不开日常生活,感悟生命的真实才是禅。
艺术家运用单纯的语言反映他对大千世界繁复现象的思考,除了需要长期用心体悟外,也需要反复的试验与实践。禅之书画更多的体现为简素、自然、洒脱的品质,于超凡脱俗中写出活泼清静的本心,这恰是禅。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在任道斌教授看来,“ 禅是静,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画。据说王维的禅意画有治病效果,有个朋友生病,王维送了他一幅画,这位朋友看着看着,病居然好了,这说明禅能够让内心安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到场的艺术新锐中,吴东洲、臧志成、王燕、芮樱、李永等都是8 5 后青年艺术新锐。在他们眼里,禅代表着“春来草自新”,是一种画画的修为和心境,也是锻炼自己卸去浮躁、静心静气的一种方法。
“般若之光— 禅意书画创作展”将延续到10月30日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