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手拈来  境由心造——台湾艺术大家李榖摩首次举办大陆个展

(2014-06-29 21:37:49)
分类: 西泠


随手拈来 <wbr> <wbr>境由心造——台湾艺术大家李榖摩首次举办大陆个展


       在连绵的喜雨中,“随手拈来从意造——李毂摩书画创作展”于6月26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本次画展是台湾著名艺术大家李毂摩先生在大陆的首次个展,应西泠印社集团的邀请,先生精心挑选了自己创作的51件书画佳作,为大家奉上一场震撼视觉与心灵的饕餮艺术大餐。

 

随手拈来 <wbr> <wbr>境由心造——台湾艺术大家李榖摩首次举办大陆个展      由西泠印社集团主办、西泠艺廊承办、杭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协办的第六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系列活动之“随手拈来从意造——李毂摩书画创作展”,于6月26日-7月9日期间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32号4楼西泠印社美术馆精彩呈现。开幕式当天,除了杭州市、海协会、国台办、台湾南投县相关领导出席,两岸书画界人士及李榖摩先生的粉丝也济济一堂。

在西泠印社美术馆细品李榖摩先生的画作,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大自然乡土气息和祥和色彩。李榖摩先生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从而描绘出一幅幅情真意切、趣味盎然的作品。其画作主要反映台湾乡村的风土人情。连战先生在为本次画展作品集写的序文中这样称赞道:“毂摩先生,可谓台湾的人文精神之表率;看到他的画,就如同看到台湾的人文艺术、台湾的土地、台湾的文化……”李榖摩先生通常以鸡鸭鹅牛、山川明月、芭蕉松竹等体现画面的意境,好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满溢着祥和幸福之感,趣味生动不乏幽默却寓意深远。同时可以感受到他的古文化功底尤为深厚,画作大都诗画结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书法又与绘画融会贯通,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既独具创新又让作品颇具寓意。

开幕式后的论坛环节上,各位书画界中的大家们都对李毂摩先生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杭州江南书画院院长宋柏松评价李毂摩的画作为四个字:“意、风、神、趣”。“意”指李毂摩的画作富有一种皈依佛门的佛心禅意,“风”是一种“随手拈来见文章”的个人创作风格,“神”为一种具备人生道德修养的笔墨精神,而“趣”则是李毂摩先生字画结合,画作传神的灵动之趣。李毂摩先生的好友林金田则称李毂摩老师的画作为“台湾之光”,他的很多画作中都有荷莲,而荷莲体现的就是文人雅士们对高洁品德、净化心灵的一种追求。桐荫堂书院院长蔡云超则认为,李毂摩先生的画作并不似其他的作品那么高高在上,他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次个展也是两岸文化的一次交流契机。李榖摩先生虽然来过杭州多次,但举办个展却是第一次,“杭州有西湖,有西泠印社,有中国美院,是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内心非常向往。这次来杭办展,不仅仅是让人们能欣赏我的作品,更多的是表达台湾的风土人情和人生哲理,希望能和大陆的书画大师们切磋画艺,互补长短,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

 

李榖摩  诗书画意自相宜

有人称他为“台湾的齐白石”,擅长诗书画印、壶刻、陶瓷彩绘。从台湾南投县草屯乡下的乡野牧童成长为台湾一代艺术大家,他走的并非是书斋式的学院派道路,而是自学成才、自成一派的艺术之路。1941年出生的李榖摩先生,今年73岁。

 

太阳让人热烈,月亮让人宁静。李毂摩的画作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我想这大约和作画人的心境和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

李榖摩从小喜欢画画,牧牛时会在大石头上涂鸦,大自然的鱼虫禽鸟都是他笔下的题材。初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向父亲提出要拜师学画。他曾经到山东潍坊(当时叫潍县)拜师,是师徒制的方法住在老师家里,既是学画,也是向老师学做人。他的写意画师从余清潭,工笔画师从夏荆山。

 

拟人手法和组合构图

现场展出的书法绘画中,有一组作品很有趣,“久旱逢甘霖”中是一对雨中欢喜的鹅,“他乡遇故知”是一对久别重逢的小鸟,“洞房花烛夜”是一对准备进树洞衣的小鸟,“金榜题名时”是一对站在金榜前的八哥。像这样的拟人手法,在李榖摩先生的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感叹坐井观天的蛙,手捧书籍阅读的鹅,聆听弹琴的牛,初生之鼠说早安的猫与鼠,观看《兰亭序》的鹅。

李榖摩先生的作品中,诗书画融为一体,比如《柿柿如意》,柿柿两字他用绘画,如意则用书法。《日日是好日》,日字写得很大犹如一个太阳,上面站着两只公鸡对着朝阳啼鸣,边上题写小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都是好时节”;《高处不胜寒》,高字被特意拉长,整幅字如同站在峭壁中。所以他写的字中有画,画的画中有字,写字的造型受画的影响,画的线条又受字的影响,两者相互生发,充满动感和活泼的意趣,把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线条艺术运用到极致。在李榖摩先生看来,“东西画得不像的话,如果线条让人满意也可以。线条是会说话的,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个性,粗鲁的人画出来的线条也是粗鲁的,优雅的人画出来的线条也是优雅的”。

问先生自己喜欢现场展出的哪一幅作品,他说应该是《把喜欢放在心里》这幅画,他开玩笑说“是从潘天寿画册上抄下来的”。墙上两条鱼在水中嬉游、上题“雷婆头峰寿者”(潘天寿自号)的画是潘天寿的作品,而那只站在板凳上张望着鱼图的猫,是李榖摩先生加上去的,下方题“把喜欢放在心里,不用强求”,这幅画也有得到很多人的喜欢。

 

庶民情感和人文气息

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李榖摩先生的作品多是反映台湾乡土人情,民风民俗,充满乡土气息。活泼动感、童趣盎然之外,又充满祥和朴实的励志色彩,富含人生智慧和寓意。

蜗牛图中题写“多行少言”,蔬果图中题写“种瓜得瓜”,鱼群画中题写“力争上游”,猴群画中题写“非礼不得”……多劝世益人,托物象以言志,藉笔墨以抒情。

中国文人画讲求画品如人品,李榖摩先生的性情天真、祥和、淡泊、平实,所以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庶民情感,亦具深厚的文人气息。他说:“我喜欢看书,各种关于书画的书、各种流派的书都看,临碑临帖倒不多。我认为临得多了,脑子里容易形成固化的模式。看书看得多,我会找到其中的道理,自己重新设计组合。我的作品中,组合相当重要,根据组合再进行理想的构图。”确实,在李榖摩先生的作品中,诗文、书法、绘画都是组合在一起,形成美妙的构图。

这些构图又是充满意境的。意境从何而来?“书法绘画的品位意境,不是靠学习可以学来,和你本身的修养、看的书都有关系,思想会影响你从头到笔尖,出去的韵味就不一样,你的境界会融入画的境界中,所以是用脑画而不是用手画,书画就是把自己的心境写出来,画出来。”

如今李榖摩先生依然生活在台湾南投草屯的乡间,享受田园之乐。每天游笔戏墨,手不释卷。他说:“南投80%都是山,保持着淳朴的乡土、人文气息。”所以他也喜欢画有朝气、充满阳光和能量的书画。

 

乡土之乐  生活之趣  文人之气

李榖摩作品赏

“随手拈来从意造——李毂摩书画创作展”的策展人、中国美院教授毛建波认为李榖摩先生的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散发着悠然自得的意气,雅俗共赏,“他的作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有着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观察大自然、禽鸟鱼虫细致入微,这和先生从小在乡村长大,现在依然隐居在乡村有关,这也是和其他书斋学者不同的地方。二是体现生活之趣,他不是简单地记录,对生活的感受用趣味的形式表现出来。三是文人气息,他一生的学养、学问、对生活的感受、个人品位境界,都通过画面表现出来”。

让我们通过这几幅作品,感受了李榖摩先生的书画艺术。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到西泠印社美术馆,现场观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