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半截两个演员,后半截一个演员,全场就是对话或自说自话加翻跟斗,老美太能忽悠了吧?高潮出现在漂浮在天宫旁的斯通博士出现幻觉有人来救,有观众说“杨利伟来啦”!众人皆笑。不过等上好几场才能看到电影,这样的盛况好像只有《阿凡达》能比。
有人说喜欢《地心引力》这样做减法的电影,只有两个演员,简单到极致,没有特效。所以他不喜欢《扫毒》这样做加法的电影,觉得煽情太过,把一切的元素往上堆,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
说实话,我是受宣传的煽动而走进电影院的,而且打定主意一定要带孩子看这部电影,看看奇妙的太空旅行。或许是我期望太高,因此也比较失望。
已经有同事告诉我整部电影只有两个演员了,我问他效果怎么样,他说还不错。但是当我真正看过电影,还是佩服导演的勇气,要知道全片只使用两位演员,连群众演员都不需要,如果一定要说是否还有其他人,只能说开头有那么几个人和主角在一起,后来飞船里出现几个漂浮着的尸体,除此之外,确确实实,只有两位演员。其中乔治克鲁尼还只能算配角,因为他在大约半个小时后就消失了,其余时间就是桑德拉布洛克在演独角戏。这样的拍摄方式绝对可以用创举来形容。这样的结果也只有两种,或者被形容为神作,或者认为不值一提,结果它赢了。
拍摄太空影片并不是第一次,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我也看过,但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导演天马行空,似乎也没什么故事性。《地心引力》却可以说是灾难片,美国探险者号太空飞船遭遇来自俄罗斯飞船上的碎片袭击,只剩下两名生还者:通信指挥官马特和斯通博士。一开始两人悬浮在太空,用太阳和地球作为参照物,斯通才和马特重新聚集在一起。他们通过绳缆的联系飘向国际空间站的联盟号飞船,但是绳索无法承受两人的重量,马特选择放开,他独自飘向飘渺的太空,让斯通好好活下去。在联盟号飞船里,斯通又遭遇火灾,好不容易把飞船和机体分开,飞船又由于没有燃料无法启动。她只能在驾驶舱里等死,在幻觉中感到马特前来救自己,告诉她使用登陆方式同样可以启动飞船,于是斯通将飞船分离成三段,乘坐返回舱来到中国天宫一号飞行器旁边,出舱后借助燃料罐将自己推进天宫一号。里面的乒乓球、弥勒佛像等元素让观众们禁不住都会心一笑。天宫犹如斯通的末班车,她终于借助返回舱回到地面。当返回舱坠入湖中,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交代地点、人们如何迎接等场景,简单到了极致。
“无论何种结果,都是一次非凡的旅程。”斯通在飞向地球时这样决绝地说。这是影片真正动人心弦的地方,女主角九死一生回到地面,伴随着天宫一号如流星般坠向地面,雄浑的交响曲响起,和大气摩擦发出巨大火花的碎片昭示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壮。影片因此也表达了即使在绝境中也要坚持活下去的信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