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伯伯和我写过的已经去世的罗玲秀阿姨是一对夫妻,其实老张伯伯走在老罗阿姨前面,去世已经20多年了。之所以想起他来,是因为前几天在手机里听有声小说里的《德伯家的苔丝》,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了那部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电影,那是1979年罗曼波兰斯基拍的《苔丝》。在我初中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影,现在想起来,七八十年代是接触外国名著最多的时候,而对于我来说,看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电影比名著本身更多,因为那个时代电视里有太多这样的片子。
有声小说里的名著都是缩写,和电影的改编差不多,很多场景就这样一幕幕浮上心头。苔丝被富家少爷阿雷克看上,被奸污后生下私生子。摆脱他的纠缠后,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爱上了苔丝,苔丝在过往的污点里挣扎了很久终于接受了安吉尔,但是当她在新婚之夜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往后,却得不到他的原谅。两人分手后,安吉尔去了巴西,苔丝为生活所迫又重投阿雷克的怀抱。当安吉尔醒悟过来回头找苔丝的时候,苔丝活在悔恨的痛苦中,她杀掉了阿雷克,和安吉尔度过了几天最幸福的日子,然后被处于绞刑。
在听故事的时候,我一点点地找回了记忆。我认为安吉尔是个懦夫,在苔丝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她,却在苔丝成为凶手后不肯帮助她承担过犯。他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凶手,我甚至觉得他的恶比纨绔子弟阿雷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要完整地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记得当时看了这部电影后,老张伯伯问了我一个问题:谁是造成苔丝命运的凶手?我当时的回答是“当时万恶的制度”。只能说当时的学生都被洗脑了,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万恶的,这样的名著也是批判了这样的制度。然后老张伯伯也很满意,认为是回答得很正确。现在回想起来相当有趣。我记得片尾苔丝和安吉尔在著名的史前遗址巨石阵,当黎明来临时,警察赶到了,带走了苔丝。巨石阵,在片中是有象征作用的,似乎象征着极权和冰冷的压抑。似乎老张伯伯也问过我,巨石阵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结尾?可能这都是考学生的规范的问题。
现在想起来,害死苔丝的,难道不是男人那种可怕的男权思想吗?认为女人必须是贞洁的,即使她是被凌辱的。男人可以允许自己犯错,却不允许自己的女人犯错,即使这种错不是在于她自身,就像片中的安吉尔。
老张伯伯当时就住在我们对面,他老是捧着一个不锈钢茶杯,里面装满茶水,然后在吃晚饭后踱步到我们家坐坐,看看电视,聊聊天。因为一个单元是三户人家,所以走动也很方便,大家的门都是敞开着,随便进出,不像现在,即使是对门,也是大门紧闭,除了碰面打个招呼,基本不相往来。
老张伯伯是山东人,脸膛黑黑的,头发翻翘在头顶上,看起来很精神,也喜欢开玩笑,老是笑眯眯的,但发起脾气来却怒目圆睁,声音很响,有山东大汉的气势。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对女儿很宠,对儿子却非常严厉,训斥儿子的声音,时不时在我们这边房间里也能听到。
可能抽烟太厉害了,他的牙齿被熏得蜡黄,这是我印象深刻的。后来我记得自己上高中上大学,忙于学习,或者住校,和老张伯伯碰面的机会就少了。至于他是何时去世的,也已不大有印象,只知道他是得癌症去世。他去世时我甚至不知道,应该是寒暑假回到家中,妈妈告知才知道。他从发病到去世,应该是没过多少时间。
现在再问起妈妈,她告诉我老张伯伯是我念大一第一学期时去世的,也就是1990年底或1991年初。得的是血癌,“都是过去的事了,就不用再提了”。
但是,在听了《德伯家的苔丝》这篇小说后,我想问候天堂的老张伯伯一声,其实我一直记得你,你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因为小时候的记忆,是永远不会被抹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