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向黑白默片时代致敬的立体情书

标签:
梅里爱巴黎雨果伊莎贝尔卢米埃尔兄弟娱乐 |
分类: 电影 |
《雨果》根据绘本《造梦的雨果》改编,作者布莱恩.塞兹尼克读了《爱迪生的夏娃:探索机械生命的魔术史》,书中提到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把机器人捐给了一家博物馆,结果却被冷落在堆杂物的阁楼上,最终被扔掉了”,于是有了这个故事。
片头50秒钟的长镜头,从俯瞰雪花飘舞的巴黎全景,到进入火车站,掠过人群,停留在住在钟楼上的雨果身上。这个镜头一下子把人都热血点燃,像是带入一个电影的梦幻王国。
电影是从孤儿雨果身上来讲述梅里爱的生平。他原来是位魔术师,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梅里爱在咖啡馆里看到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火车进站》后,感到无比奇妙,于是转做电影。他拍了500多部电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雨果》中反复出现的《月球旅行记》,改编自凡尔纳作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幻电影。乔治·梅里爱还是许多电影特技的发现者和最早使用者。但是一战后他感到没有人再要看自己的电影,于是把胶片卖掉,大部分被别人融化掉后做成鞋跟。电影里讲他在巴黎火车站开了家玩具店,这也是属实,只不过真实中的梅里爱开的是露天玩具店。
在片中无数次出现的梅里爱经典电影《月球旅行记》
雨果的父亲是个钟表匠,从博物馆拿回一个出故障的机器人,尝试着把它修好。但一天晚上博物馆发生大火,父亲被烈火吞噬,雨果被酒鬼伯伯带走,他在火车站钟楼上班,负责给钟上发条。雨果会不时从开玩具店的老头那里偷零件,以修好机器人。老头养女伊莎贝尔身上的钥匙,正好能给机器人上发条,这个心形钥匙转动之后,机器人开始写字,画出了一幅画,是子弹射中月球上人头眼睛,落款是乔治梅里爱。这正是梅里爱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他们来到老头家,在箱子里发现大量的画,于是知道他是电影大师梅里爱。很多人以为他死了,其实他只是在一战后隐姓埋名而已。
电影的后半部分,是斯科塞斯对电影的致敬环节。在电影图书馆,雨果和伊莎贝尔追溯电影的起源,从卢米埃尔兄弟最早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到梅里爱的《仙女国》,还出现了一长串黑白电影的剪辑画面:巴斯特基顿的《将军号》,让雷诺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罗伯特威恩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那本他们在电影图书馆查阅的书,正是来自电影迷塔巴尔教授的著作,他是梅里爱的粉丝,抢救和修复了梅里爱的80多部电影。
梅里爱夫人是他所有电影的女主角,在他还是魔术师时,两个人就一起在台上合作。片中重现《仙女国》的拍摄过程,还有他的另外三部代表作《一千零一夜》《管弦乐队队员》《魔鬼的恶作剧》。那时候的电影,全是导演手绘的图画,然后一帧一帧搭景拍摄,上色也是使用手绘。
雨果和伊莎贝尔偷偷溜进影院看的电影《最后安全》,是一部经典默片,男主角哈罗德劳埃德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喜剧演员。雨果悬挂在钟楼大钟上的一幕,正是来自这部电影。
雨果数次在梦中梦到自己眼前过来飞驰的列车,蒸汽火车为了避开他,撞上月台,撞破玻璃,飞跃出大楼,也是向《火车进站》的经典画面致敬。
电影中的书店,是模仿了法国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也是有只黄色猫咪,还有出现《罗宾汉》等几部经典著作。
梅里爱的经典镜头,被子弹射中人像月球右眼的那一幕,在片中反复出现,这也是梅里爱对电影的理解,“电影能捕捉我们的梦境”。它是人类的造梦机器。
巴黎火车站的一幕幕,是电影里最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热爱生活,性格各异,养狗的妇人,胖子弗兰克其实是喜欢她的,但老是被狗给吓回去。巡警样子非常凶暴,却暗恋卖花女,他的腿在战争中受伤,按上了假肢,看起来凶残,但只是为了伪装自己,最后他也被卖花女的温柔所改变。书店老板拉比斯把《罗宾汉》送给雨果,只因这是他对父亲的一种纪念。梅里爱最后感谢雨果,让自己重新恢复对电影的热爱。而小雨果也找到了家,这个家是有双重含义的,既是真正的家,也是电影的家,雨果就是斯科塞斯童年经历的一种投射。
雨果在修复好机器人的时候,也修复了梅里爱的心。这正是电影要表达的双重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