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月:信仰是唯一的答案

标签:
东方月基督教人群信仰文化 |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
怎样理解“活在旧的自我里的人是不自由的,被捆绑的;新的自己是自由的人,从上帝那里而来,他在不断成长”?
哥林多后书5: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我因重生已成为新造的人。
三联绘本馆推出了东方月的绘本《人@群:小O的人群生活手记》,属于第一辑系列绘本之一,该系列绘本都是关于追问生命的意义,包括《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梅雨怪》《金刚师》。和东方月的谈话涉及较多信仰问题,于是特意写了这个版本。
为什么写《人@群》?
《人@群》是讲人与人群之间关系的。每个人生而孤独,但每个人都离不开人群。人群带来一切的问题,人群也带来一切的意义。
东方月在2009年春天开始创作这本绘本。在她过去的两本漫画散文集《涂涂画画》《城里有条发呆的鱼》中,漫画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用的也是毛笔画,被称为有子恺画风。这次用简笔画,故事的主角小O无所谓男人女人,只是简化为人,是一个代表着人的符号。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陆陆续续用图画攒了很多小O的思想碎片,然后用文字串起来。
绘本和漫画很不一样,漫画讲比较大众的故事,绘本通常带着哲思和主题。小O从自我封闭到走向人群,经历了多次纠结,他从孤独走向狂欢,从一个人群走向另一个人群,当他第三次尝试面对人群时,发现:“人是不可以离开群的,永恒者制造了人群,而我是被造之一。我们被制造的样子就是相互扶持,相互爱,回到原先的样式去生活。”
这也是东方月对互联网时代人@群关系的一种诠释。她看到现代人太多活得很热闹但并不太幸福,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互联网也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退步,人与人之间有血有肉的关系失去了,我们变成了网名。如果你的网名叫“一只慵懒的猫”,你的人生也会朝猫这个方向塑造,而不是我们自己塑造的真正的人生。但互联网时代,真实的自己一定存在于某处。
最初这本书想用“人群”作书名,但由于讲个人和群的关系,东方月就想到用“人·群”,但后来觉得用“人@群”更好,因为@是互联网时代发EMAIL时大家都在用的,更像人在群中。“2009年时微博还没有兴起,现在大家看到这个书名,都会和微博联系起来。这只是一种巧合,我发现我们的上帝真是非常的奇妙。”
东方月也用微博,她并不否认微博的好处,在上面找到了很多失散多年的朋友,但微博也具有两面性,它让人和人沟通的可能性在无限增大,但真正的沟通可能反而在疏远。“热闹过后,我们却发现:最拥挤的地方,有着最深的孤独;最热闹的时刻,有着最深的恐惧……我们用看不见的‘网’彼此交织,扎进各自的网上空间,我们几乎不再习惯于一种古老的厮守。”
那么这本绘本有涉及信仰吗?虽然东方月连“信仰”两个字都没有提到,但使用了隐晦的方式,比如画了人和人群面对十字架,“我是一个孤独者,孤独带领我独自寻找真理。”“我知道必定有着另一个我,不管叫什么名字,那是一个真的我,一个自由的我,在我受造之前就存在于某处。”回到真正的我,寻找到让心灵皈依的温暖的人群,这是小O关于人群生活的答案。
信仰是唯一的答案
教徒在遇到生命的困境时,可以向上帝寻求帮助,非教徒遇到困境时该如何解救自己?“唯一的答案是信仰,人群和自己都不是救命稻草。每个人都是从非教徒变为教徒,我也是从完全封闭的小O走出来的。”东方月以自己的经历作答。在西湖之声主持《心灵之约》时,她说自己就在寻找精神上的出路。后来去到北京,主持中央台的几档节目,直到2003年左右找到了信仰,于是回到杭州不再东奔西走,开始做义工的生涯,2005年写作了自传小说《寻找跑跑》。
现在她把80-90%的精力放在做义工上,“义工不是单单做好人好事,捐捐钱就完了,这是对人心理上的一种调整,是关怀人的灵魂。人最需要调整的是灵魂的状态。有些人一辈子都很贫穷,这种贫穷与钱无关,是心理上怎么都觉得不够的状态,是内心的贫穷。太多人拥有不健康的心,忧郁、恐惧、孤独、悲苦,内心的被捆绑,很难在一本书里说完全,这本书只是放在孤独这事上来说”。
东方月认为现代人犯了一种泛孤独症,不知道和人群交流,相对自我中心,与世界隔绝。每个人的自我膨胀导致了世界空间的缩小,一代人信仰的缺失导致世界走向恶性循环。这些用道德、社会规范也没法改变,只能依靠信仰来解决。“人越纠结,世界越纠结;世界越纠结,人越纠结。有些人早晨起来不想生气,但他偏偏就生气了。他想活得开心一些,但就是开心不起来。这是人所无法控制的。这归根到底是人内心的不平安,教堂的PEACE代表和平,代表和谐,内心的平安。要达到PEACE,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调节人的内心,这和外面的心理辅导是两码事。”过去在电台时东方月经常会说禅学方面的故事,你从她过去的漫画中也能找到禅学色彩,但她认为禅是哲学,它提供真理和迈向真理的道路,但太多的人因为修行禅学而把自己修得无欲无求,看似超脱却隔绝了这个世界。人靠着自己达不到真理,但上帝可以帮助。这正是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区别。
有记者问她皈依基督教是否表明“已经想通了”?不了解宗教信仰的人通常会有这样的认识。“这不是自己想就能想通的。基督教将人的内心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魂,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是属灵的层面,就是信仰。属灵的层面需要被修复,让新的我在无限接近上帝,但不可能做到完全。活在旧的自我里的人是不自由的,被捆绑的;新的自己是自由的人,从上帝那里而来,他在不断成长。”当你信仰基督时,你会真正了解这句话“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
东方月原来是主持人,现在是说者,把自己找到的答案与人们分享,和人去传递这个信息。她在崇一堂的讲道最多时有一万多人来听;几乎每天都有人向她寻找心灵上的帮助,她会约到家里谈,或在外面的咖啡馆里;她经常去医院探访病人,现在跑火葬场的次数可能比一些人跑办公室还要多,是为去世的人提供临终关怀。“《约翰福音》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有真苦难,但在我这里有真平安。我看到几百几千人在我面前改变了生命,从黄脸婆变为充满自信的人。”做着这些,东方月说自己的幸福感远远超过泡吧、购物、过PARTY的快乐,“快乐和喜乐是完全不同的,快乐只存在一时,但喜乐是真正的快乐。过去是仅仅想满足自己,过得比较小资,现在是选让自己感到真正喜乐的事在做。”
但对旅行的爱好她一直没有改变,每年会花一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旅行,发现上帝造这个世界的美丽,“基督教不是让你远离红尘,真正改变的是超越世界,而不是隔绝这个世界。我依然生活在滚滚红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