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游者于彭以西湖时间还原水墨灵魂

(2010-02-10 00:51:03)
标签:

水墨画

车前子

草堂

于彭

西湖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神游者于彭以西湖时间还原水墨灵魂

在位于杭州最繁华地段之一的延安路52-1号,一场独特的《“神游者”水墨时间艺术展:于彭的西湖时间》正在三尚艺术馆举行。说艺术展独特,是因为这几乎是一场没有作品的艺术展,走进空空荡荡的展馆,只有几幅水墨画有些甚至没有装裱地悬挂在白墙上,颇为惹眼的是用几根竹子搭建的草堂,用两幅长长的雪白宣纸铺盖,两个酒坛和一个小方桌置于此间。服务人员会播放一个于彭亲自制作的幻灯片,在这部长达十多分钟、名为《草堂计划》的PPT里,你才会和这位艺术家所构建的理想国来一次灵魂深处的沟通……

 

神游者于彭以西湖时间还原水墨灵魂

 

艺术玩家
“我期待中国绘画的可能性:回到生活、重新面对生活”
要说于彭的西湖时间,首先要说说于彭这个人。
于彭是著名的台湾画家。其实说他是画家并不确切,他应该是个品茗玩石、曲艺民谣、焚香操琴、雕刻泥塑、烹饪美食样样精通的艺术家。他还是台湾的皮影戏专家,自己做皮影,自己唱戏,手下还统领着几个皮影戏剧团。
他一年四季穿自己设计的布装,惟一一次穿西装是结婚走进教堂的那一刻。他还喜欢一年四季光脚穿草鞋,这草鞋的做工却比皮鞋还讲究。
高中时,由于美术成绩突出,于彭被美术老师陈亦耕女士视为奇才亲自指导,在老师家一住四年。高二时他就作出一个决定:不念大学,立志成为一名画家。1977年退伍后,他以出售水彩、素描、水墨画以及给路人、旅游者画肖像为生,成了当时台北第一位街头画家。
于彭的艺术分水岭出现在了1981年。1981年之前,他是西化的,主要画一些水彩、素描。1981年他去了希腊雅典鼎鼎大名的“蓝灯画廊”搞素描个展,这个画廊代理的是达利之类的现代主义画家作品。但这次雅典之行,却使他陷入中西文化差异感所带来的迷惘中。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中国驻希腊领事馆的领事,领事给他写了去大陆观光的路条,于彭就拿着这张“签证”,开始了他长达108天的大陆冒险之旅。敦煌、云冈、西安、苏州、桂林、黄山、杭州、北京、上海,几乎所有想去的城市、想到的风景名胜,他都跑遍了。没有进过美术学院学习过一天的于彭,也在这趟大陆之行中经历了一次扎扎实实的中国美术史之旅,“因为历代中国大画家画过的山水就在你眼前”。
这次冒险之旅,尽管让他回台湾后受到6年不能出境的管制,但于彭画作的中国概念由此形成,他开始一门心思地画水墨画、写书法。他的作品常以过去和现在的日常家居生活为题材,可以见到池塘中的鸭子和莲花、休憩的水牛、猫、狗、野生动物。于彭认为回到生活本身就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状态,所以在他的代表作《万壑神游》、《欲望山水》、《魂游象外》中,你往往可以读到生活的禅意,也可以读到生命的超脱之感。

神游者于彭以西湖时间还原水墨灵魂

 

草堂计划
“每个人都可以有他心中的草堂,都想建立属于他心中的理想国”
在现代人看来,于彭就像是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人,一个都市中的隐士。
于彭祖籍是广东梅县客家人,出艺术家林风眠、李金发的地方。台北士林外双溪的农田,是于彭童年的乐园。1961年,宋美龄看上了他家的这块农地,征收建成现在的卫理女中,台北故宫后来也在此落脚。于彭父亲被迫搬迁至两公里外的地方,后来被于彭改建成了“桂荫庐”。
桂荫庐虽然地处台北闹市,但因为是在阳明山脚下,推门出去即是车水马龙的现代世界,给人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于彭建造出了住家和自然人文对话的理想国,一个现实中的桃花源。桂荫庐就像是座小型的苏州园林,曲径通幽,以小见大,这也是于彭1981年大陆旅行回来后参照苏州园林的格局,用20多年的时间慢慢改建。庭院里春有山茶夏有荷,秋有香桂冬有梅,假山盆景池塘影壁一应俱全。画室、书房和茶座分别陈列着他的水墨画、书法、水彩、油画、丙烯、版画、陶艺、瓷器、家具。看着画面,你会恍惚于自己是否穿越到了古代,来到一个古人的家园。
于彭说:“我是用道家的哲学观作儒家的生活表现。自己住的地方,就该有自己的精神在里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我的院子很小,但意象空间很大,并不输中国几大名园。”
于彭有一句话被人津津乐道:“活到老,玩到老。”他甚至认为画画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他创造的“行动书法”,认为书法就是种表演艺术,它甚至可以是无意义的:当你忘掉意义,就能感受到那股动势美。
于彭钟爱草堂,在他看来,草堂就是复古,就是回复生活。不仅由食指、许江主编,诗人车前子撰文、辑录于彭画作的画传取名为《草堂计划》,他这次来杭州,就随身“携带”了一个草堂——在三尚艺术馆就地搭建。草堂,与其说是于彭的一个栖息地,毋宁说是他的精神家园,一种和古代水墨文人息息相关的书画符号。

西湖时间
“为丢失的水墨艺术找回应有的生活状态”
于彭将杭州视作“全世界最美的城市”,每个月都会来一次。
诗人车前子在书中说了一个有趣的段子:有一次他和于彭在梅家坞的溪水边吃饭,野地里没有灯盏,于彭就用筷子夹住了一只油爆河虾,对着月光照,一如欣赏一块鸡血石。车前子就大喊一声:“店家,小二,伙计,拿梯子来!”伙计把“梯子”听成了“蹄子”,忙问是红烧还是清蒸?车前子说拿架蹄子让这位客官爬上去,这样他能离月亮近些。21世纪的杭州伙计已经不懂风雅了,吓得逃走。如果在南宋,伙计肯定会扛来两架梯子。
道气和禅意,一直存在于彭的生活里,映照在他的画中。但在现代的水墨绘画中,这种精神却被认为极度缺乏。就像这次的艺术展策展人黄石先生说的:“水墨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灵魂。中国的文人,一直活在水墨时间中,水墨画的最基本状态是神游,古代文人最重要的生活状态是神游,但现在的水墨文人不是神游,而是物质游,开宝马唱卡拉OK。”所以黄石请于彭用两个月的时间神游杭州。在这座浪漫、诗意、无数古代文人墨客驻留过的城市,画下他的西湖水墨印象。这或许是灵隐寺里的一次入禅,或许是杭州著名风景的一次写生,或许是昆曲堂会的一场雅集……到3月15日他的水墨时间艺术路线结束时,于彭将会把这些作品作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展示,时间是从3月15日开始。这,才是于彭西湖时间水墨画展真正的开幕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