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文戏令人发笑,武戏令人称奇

(2008-07-13 03:11:50)
标签:

娱乐

分类: 电影
《赤壁》上部,其实只有两场战争戏,新野之战和三江口之战。前者是因为诸葛亮嘱咐张飞使用的回光战术而让我感觉惊奇,后者是因为气势壮观的八卦阵。特别是八卦阵,是电影最具魅力的地方,就看这场戏,便觉得电影值回票价。
先说说战争戏。《赤壁》的大场面不像《投名状》那样写实,它是结合了特效的,所以场面更壮观,更有美感,更带有魔幻色彩。就场面的可看性而言,我觉得它是胜过《投名状》的。另外在动作戏上,无论是《黄金甲》《投名状》《江山美人》等大片,动作指导都是程小东,打戏看上去非常相似,以一当百等桥段也已经引起审美疲劳。不过这次《赤壁》用的动作指导是林迪安,《无极》似乎用的也是他。他的设计是以前在其他大片里不大看过的,起码八卦阵里很多战术在我看来都非常新鲜。
其次吴宇森的暴力美学色彩依然没有改变。战争场面里的腥风血雨、大肆杀戮看上去残酷至极,不过对我们已经看过多部大片的人来说已经具有了防疫力,不足为怪了。
第三是我觉得这部大片不一样的地方和值得赞赏之处是,它表现出的古代演义小说里战争色彩非常浓,无论是曹、刘、吴军中猎猎飘扬的大旗,还是部队用兵、统帅指挥像八卦阵、回光战术等兵法妙计,抑或是两军交战时大将关羽、张飞、赵云、甘兴等依次出场带有其本人个性鲜明的烙印,把敌手杀个人仰马翻,和我以前看《七侠五义》《隋唐英雄传》等小说时可以在脑海里想像得到的场景非常接近,这让我感觉电影充满了怀旧色彩和亲切感,是纯正的中国的东西。特别是关羽,那一招一式,简直就差戏曲里人物出场时的敲锣了。显然吴宇森是想纯真地还原三国演义里的各种人物。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文戏了。现在大致的意见都是赞武戏弹文戏。当时在电影院里,印象最深是逢战争场面大家凝神静气,一到文戏就全都笑场,也可谓是有张有驰。每个人物也都在文戏时个性鲜明了,周瑜和诸葛亮都喜欢扇扇子冷静自己,文武全才非周瑜莫属,诸葛亮竟然有搞笑本领,不停地制造笑料,刘备爱编草鞋,即使在军营里也忙个不停,张飞爱哇哇乱叫倒和书里很符合,关羽也是文武全才,打仗之余教孩子们学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小乔出场时充当的就是情色人物,没几场戏却都是和周瑜在缠绵,还有赵薇演的孙尚香,就是小燕子的成熟版。如果说港台演员把《赤壁》演成了闹剧和喜剧,那么内地演员就是按正剧来演了,像张丰毅的曹操就非常有气势。这么一比较,港台演员演历史剧在厚重性上确实无法和内地演员相比。在电影里这两种风格也显得有些不搭,一轻一重,一庄一谐。
吴宇森把英雄情结放在三国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把兄弟义气放在了《三国演义》里冤大头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身上,瑜亮不再是仇家,而是猩猩相惜的好朋友,把爱情戏放在周瑜和小乔及曹操的三角恋上。显然这完全是吴宇森自己对三国时代的后现代解读,发挥了极大的想像力。不过这不正是创新之举么?谁说名著非得完完全全按原来的故事来拍?加入现代元素才能对现代人有吸引力,既然罗贯中可以凭自己的想像对三国进行演义,那么吴宇森自然也可以大胆对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进行大胆演义。战争大戏加爱情大戏,这是商业大片该有的元素,放在国际上亦是如此。现在的商业大片重要的不是要突出什么人性,而是如何在视听上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在把中国历史大片和国际接轨上,吴宇森做到了。不过从艺术性来说,他可能仅仅说了一段三国故事而已,这个故事能给人什么启示呢,在上部里没法体会到。对《赤壁》这个故事来说,一定要拍出怎样人性的色彩可能也是比较难的事,毕竟吴宇森是以说故事见长的,能让大家觉得这个故事不错, 场面可看性强,这就足够了,国际大片的趋势也莫不如此。
对了,还有印象最深是两位帅哥的眼睛。《赤壁》男观众主要是看战争,女观众主要是看帅哥吧。金城武的诸葛亮有双非常明亮的双眸,梁朝伟稍逊。感觉金城武演得比梁朝伟要好,起码有突破,和他以前的形象比,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梁朝伟则没什么大变化。金城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干净得就像小孩子,没有一点杂质,梁朝伟同样稍逊。这两位生活中都是非常低调之人,所以从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的魅力来自于他们纯净的内心,眼睛就是内心的窗户啊。没想到,两个人的搭档竟成了搞笑组合,如果一起演个喜剧片,效果想来是非常不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