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分类: 电影 |
看《哈利·波特》《指环王》《星球大战》等大片的结果是,看一部忘一部,去年看了《哈利波特和火焰杯》,今年我已经记不清它说的都是什么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去年的比今年的好,无论是情节的丰富还是画面的绚烂上。
看了《哈利波特5》即凤凰社,有几点印象深刻。首先是哈利波特确实长大了不少,但个子并不高,奇怪的是他走路总是不那么利落,有点歪着身子慢吞吞地走,不知道是故意要演员这样做的还是演员本身走路就是如此呢?罗恩已经长开了,比哈利高出了半个头,除了和小时候一样有点傻外,长得比小时候的罗恩要好看一些。赫敏总是很严肃的样子,属于那种不是很放松爱开玩笑的女孩。这一部里,有好几场戏都是哈利、罗恩、赫敏、金妮、卢娜、纳威6个好朋友一起行动,对付食死徒。也是到这部里,我才搞懂人物之间的关系,像罗恩和金妮是兄妹,和两个英俊的双胞胎也是兄弟,纳威是哈利的好朋友,父母也是被伏地魔害死的。而在反派角色里,新出现的贝拉特里克斯是小天狼星的表亲,她是从阿兹卡班的监狱里越狱出来的(不知道这部里安排的越狱是否受电视剧《越狱》如此火爆之影响),食死徒卢修斯·马尔福在片尾出现了一段时间,他的儿子德拉科·马尔福,那个魔法学校里和哈利作对的坏小孩这部几乎就没出现。
还有的印象是这部电影里最大的敌人成了来自魔法部的乌姆里奇教授,她由一开始的教授慢慢变为管着所有孩子服从各种不合人性教规到后来篡夺了校长位置,代替伏地魔成了电影中和哈利等孩子作对的最大反派,伏地魔只是在电影里出现了几次,最后和邓布利多校长的对决谈不上如何的惊心动魄。另外,电影里强调了哈利内心的黑暗,从每次他周围的人遭遇危险他都能感知到,到他怀疑自己是否在接近黑暗的力量才拥有这种感应,到最后伏地魔进入他的身体,哈利借助自己的意念驱逐了他,就像《蜘蛛侠》拍到今年的第三部,剧情转变为他和自己内心的黑暗做斗争,哈利也一样,到这部里也是加入了内心黑暗的成分,小天狼星对他说:“人都有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不同的是你选择做哪一面而已,这将决定你是哪种人。”我听着就觉得怎么和《蜘蛛侠3》里最后的结尾那么相似啊?“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黑暗和光明都在人的心里面,关键是人内心的选择,这样的道理固然没错,但总是拿这样的道理来说,是否觉得好莱坞也是太没招数了呢?
还有就是初吻,上映之初就是大张旗鼓作为卖点,如何NG30次等等,但是看了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批评这出戏的突兀,确实,两个角度近景吻了若干次,足够30秒,但如何让人感受到浪漫?没有拥抱,没有激情,只是两个人傻傻地嘴对嘴而已,可以说是最不浪漫的一个吻。当然它的不浪漫,和张秋这个人物在这部里的形象是大有关系的,漂亮说不上,短短的几场戏,除了和哈利的初吻和学习魔法外,居然就是成了告密者,不知道是敌人的威逼利诱还是怎的,居然带着乌姆里奇教授他们来到了哈利偷偷带着同学们学习魔法的藏身场所,这下,张秋本来就不佳的形象更加毁于一旦,这个人物就此消失。有了这样的结果,还能指望着哈利和她的初吻和初恋美好吗?倒是新角色卢娜更适合做哈利这部里的女友,哈利对她过分的关心显得他们的关系比张秋更暧昧。电影对张秋这个人物如此的设计,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好不容易在大片了出现了一个亚裔,还是哈利所喜欢的,偏偏最后又是一个告密者的形象,好莱坞电影对亚洲人确实不怎么样。
总之,这部《哈利波特5》是我看到现在最平庸的一部哈利电影,它几乎没有什么高潮,也没有特别的主题,如果说《蜘蛛侠》系列每部出来一个特别厉害的坏蛋让人印象深刻,这部凤凰社里的乌姆里奇教授显然及不上这一点。那么这部凤凰社究竟让人记住了什么呢?只有初吻、卢娜和哈利的黑暗而已。或许这就是好莱坞系列电影,拍到后面几部,故事延续着,人物出现着,增加几个,减少几个,弄点新噱头,一部电影又出来了,《加勒比海盗3》不也是如此?
还有电影让我记住了麻瓜(Muggle),在《哈利波特》中,泛指没有魔法能力的一般人。这个夏天,似乎麻瓜更变成了和哈迷相对的人,一批不了解哈利波特的人,在魔法世界之外的人。
如果说《哈利波特》前三部还适合孩子们观看,那么从第四部开始到第五部,它已经只适合大孩子观看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愿意看,觉得太吓人。如果他是从幼儿时看第一部开始的,那么他现在应该是在看哈利波特中成长着,和小哈利一起成长着,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所以说,伴随着演员的成长,现在的《哈利波特》已经从儿童电影变成了适合年轻人看的电影,电影的类型和演员一起变化,这真的很有趣,也很像一个魔法。这就像我们看一个孩子,伴随着他的长大,他孩提时的稚气和童真就渐渐消失了,再也回不来了,长大是一件既让人惊喜又让人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