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儿更需要学一点围棋

标签:
女孩子学习围棋教育 |
分类: 家有棋童 |
很多女孩儿的父母觉得小姑娘没必要学习围棋,久而久之,围棋世界演变成男人的世界,里面的男孩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女孩子少之又少。然而,以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持续观察,小男孩并不用都来学棋,而小女孩反倒更需要系统地学一点这门技艺。
忽略微观的个体差异,单纯从性别差异的宏观角度讲,小女孩比同龄小男孩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相信任何一位父母都能信手写出几条,如:
√ 空间感差
√ 方位感弱
√ 感性思维方式
√ 决策过程
√ 过于任性
√ 竞争意识淡薄
√ 竞争手段单一
等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常见现象同样不能忽视。
其一、小女孩十分敏感、在棋盘上输不起。对局中,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局势不利乃至即将输掉,即便很清楚下一步该走哪里,小女孩往往就不再下了,宁可耗时间也不会走出任何一步。如果长期不赢棋,学棋的乐趣会被胜负彻底浇灭,导致特别容易抗拒学棋。
其二、较之同龄小男孩,小女孩早熟,情商远高于男生。当小女孩长到七、八岁,逐步有了自主意识,她的心思就不会放在枯燥、艰苦、屡屡受挫的学棋之路上。可见,小女孩学棋要趁早,在尚能被父母约束时。
小女孩学棋有多难,可以用数字说话。过去的十年中,回龙观社区学过围棋的孩子大致有30000人左右,打上业余1段的有300多人,而其中的女生1段居然只有50人出头。学棋的女生少,主动退学的多,说“女生1段是千里挑一”不为过吧。
请看一份回龙观社区的女生1段名单
对于小女孩而言,数学和围棋象极了,这两门课都是多数女孩子的典型弱项。毕竟,围棋是数学的姊妹课程,围棋学成什么样子,中学数学课通常就会是什么样子。两者同样难学,围棋可以随意退学,数学课敢退学么?
有少数家长存在这样的误解:我们家姑娘5岁时确实学不过班里的同龄孩子,我们再过几年就好了。可是,再过几年,班里的其他孩子就不成长了么?那些孩子的心智水平就停滞不前吗?倘若5、6岁时学不过同班同学,凭啥到10岁时会出现突变。
家长需要有家长的智慧。
那么,女孩儿把围棋学到什么程度为好?以我的教学实践看,5周岁开始,把围棋当成一门重要的课程去对待,学习两年半左右,水平达到业余1段,足以。如果盲目从众,象征性地跟着走半年,父母不怎么上心,小女孩不怎么完成家庭作业,如此学棋,连皮毛都不可能掌握,更谈不上打过业余1段。
女生的敏感同时也是敏锐,女生的情商高同样是优点。以几年来的教学经历看,女生在围棋这门课中开悟的阈值要远高于同龄男生,家长能做的就是只需要陪闺女坚持、再坚持半年到一年。一旦踏上这个阈值,小女生的敏锐和高情商会推动她自己快速出成绩甚至一通百通,这一点恰恰是班级里小男生无法相比的。
家长需要成长为家长,不能仅仅是父母。
父母是自然属性,核心在养。
家长是社会属性,核心在育。
小女生的家长尤甚。
教女生很吃力,甚至不讨好,但我依然愿意多教出几个小姑娘。确实,女生通常较难学出来,能打上业余1段的女孩儿都是千里挑一。可是,教会一个小丫头下围棋并打上业余1段,就等于少了一个初中时学数学吃力又逆反的小姑奶奶,更是培养了下面两代人。这是一份功德。
通过十余年的数据发觉出一个现象:一个家庭里的哥哥和妹妹同学围棋时,绝大多数妹妹无法把围棋学出来,打上业余1段都很难。不清楚原因何在,难道真有“女生音体美、男生数理化”吗?期待专家、学者给出答案。
用笔者亲见的母女间灵魂两问作为本文的结束。
幼年时:妈妈,你为什么逼我学棋?
成年后:妈,你当年为何不逼我学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