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归来,很多朋友问我摄影有什么技巧,其实,我觉得也说不上什么技巧,我摄影完全是因为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这里,我仅把自己在西藏拍摄人物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并借此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也把自己的拍摄诀窍写出来,相互学习。
“等”的艺术
——我在西藏抓拍人像
冯
伟
先后进藏五次,当我面对雪域高原那无与伦比的山川大美,面对衣饰独特、纯朴、善良的藏族同胞,总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促使我不断按下相机快门,把那纯粹的、震撼心灵的瞬间留下来。几年来我在西藏拍了数万张照片,也算收获颇丰,其中最让我津津乐道的还是人像照片。在此,我总结了一些自己在摄影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抓拍人像时,不费些功夫、动些脑筋,机会就总会稍纵即逝,所以我认为好的拍摄时机大都是摄影师有准备地“等”出来的。
在拉萨,拍人像最好的去处就是大昭寺及附近的八廓街。只要一有空余时间,我都会挎着相机到那里拍照片,往往一呆就是一整天。去得多了,也有了经验,每当走累时,我会选好一个拍摄地点如大昭寺围墙根或白石墙,坐在附近一个角落里,耐心等待。因为我知道,到大昭寺朝拜的藏族香客们累了,常会在墙脚下晒太阳、喝茶,在熙来攘往的八廓街上,一堵白墙正好可以把人物独立出来,简单的背景使拍出来的画面生动简洁,人物神情也会更加突出:疲惫的,坚毅的,若有所思的,旁若无人的……我的很多得意之作都是在那里“等”来的。当然如果能支上三脚架拍摄,效果可能会更好——不过那样有点过于显眼,我总怕因此吓跑了想要的画面。
当然只坐着“守株待兔”还远远不够。拍摄时,有时发现一些有特点、很“上镜”的人物,对方却常常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不愿在镜头前表现自己,尤其是很多儿童、少女,看到镜头时,通常会不好意思地背过身去或转身跑开。但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仍会在原地或到不远处好奇地偷看我。每到这时,我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端着相机,躲着藏着追着赶着,等待合适的拍摄机会。这种情况下,他们出于对我的好奇,在不经意的片刻流露出的神情反而往往更富有感染力,我也就常常在这些比较理想的瞬间进行抢拍。人物在这时的“亮相”动作一般只是很短暂的,但只要摄影师动作快、拍摄时不犹豫,就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就常扛着“大炮筒”,在草原上,在帐房前,在圣湖边,跟着拍摄对象一等就是半天,只为他们那美好的几分之一秒的“亮相”。不过这也锻炼了我捕捉镜头的准确与敏捷,让我能抓拍到更多更好的画面。
然而拍摄并非狩猎,拍人像时常常需要双方感情的交流和相互的认同。一次,我在藏北高原拍摄时,下午光线明媚柔和,广袤粗犷的草原一片温和恬静。就在我快要走到一顶帐篷时,突然一个藏族小男孩爬到帐篷门前。他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天真无邪,十分可爱。这时,从帐篷外射来的阳光,正好照在孩子身上,一片阳光灿烂,一幅极精致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我本能地端起相机正要拍摄,可当乌黑的相机对准孩子时,小男孩“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美好的气氛马上烟消云散。我只好放下相机,顾不上拍摄,抱着孩子又是送糖果又是送铅笔。为了缓和气氛,我还在卡垫上给他画起了小动物。没多久,小男孩就对我产生了好感,还指着要看我的相机。我趁机打开数码相机给他看刚才拍的片子,这回孩子不但不怕了,还一个劲儿地要我拍照。我端起相机连拍数张,终于拍下了他俏皮可爱、神情自然的镜头。可见,拍人像时要静下心来学会“等”,等到和拍摄者建立了感情再拍,才能将那些最真实、最自然的瞬间留在画面中。这也是我“等”拍的一个体会。



另外,在“等拍”时,摄影师也要注意角度、光线、背景等因素,随时变动自己的拍摄位置,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寻找最佳拍摄点。而拍摄对象也会因为摄影师围着他们“团团转”,先是跟着四处张望,久了就不再心怀戒备,动作神情恢复自然状态,让我更容易抓拍到好的片子。
坐着等,跟着等,聊着天等,绕着圈等……这些“等”来的画面,为我再现着高原上难忘的一幕幕记忆,让我对生长在那山川之间的藏族同胞们更加梦绕魂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