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几日,北京持续雾霾,关心儿童教育的人士,关心自家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们忧心忡忡。一个“逃离帝都”的老话题又成了热点。
我也曾经设想过在南方的田园乡野生活,可惜又不敢冒着让儿女脱离北京学籍、参加不了北京高考的险--儿童的学籍,有时候比户籍更能拴住人。
可我的朋友中,就有这样的人,带着孩子举家“外逃”,也有跟我一样的爸爸,举起再三,难做决定。看看我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携子同行,前途霾伏,路在何方?
适应?逃离?
一慢:
我在北京用了近10年才适应,在北京安家、生娃,觉得自己离不开这座城市了。直到这几年帝都成了霾都,就有了逃离的念头。
桂林:
我老早就想逃离,只为了咱们的身体健康。更想带孩子逃离,但在劫难逃,或者说自己和家庭的勇气不够。
涂涂:
原因大致相同吧,对我而言,也是换一种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我太太更有这个想法,她比我还接近自然,更追求心灵的成长。可以请姚老师多说说。
姚媛:
13年的时候,北京的雾霾愈加严重了。有一天就看着雾霾,觉得要是再呆在这个城市,灵魂也在慢慢死去。涂涂说得对,是时候换一种生活方式了,人生的前三十年其实都生活在一个大都市里面,这种生活就是从内心深处来说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还是更喜欢自然环境更好一些的地方,所以就萌生了离开北京的想法,我们就开始讨论。
去哪里?
一慢:
到了具体的行动上,我们三个家庭还真是大有不同啊。我特别喜欢湖南老家午后竹林,屋前水塘的乡土环境,可是那儿太闭塞了,文化上的闭塞,这一点连我自己都过不了,更别说太太和孩子们了。我能做的是在门头沟看了几个院子,不出意外的话,准备过了年就搬过去。
涂涂: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为什么最后决定去大理,如同我们十多年前来到北京,是喜欢这里的文化范围,现在的大理,同样充满文化上的可能性。各种人文的,思想的,教育的实验,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所以,去加入新的生活嘛。
姚媛:
之前我们也是看了好几个城市,比如说看过绍兴,看过杭州。2014年七月份去的大理,感觉对了,当天就在那里买的房子。选择大理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好以外,当地本身也是有一个这种文化事业的圈子,也就是他那里有个社区,会有一些价值观比较类似的人群都聚集在你那里。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桂林:
其实我真的很想去桂林。
我们家可就不如你们俩了。我们仨的看法还不能统一,毕竟要放弃各自的事业和社交圈,感觉代价太大了。还有一点,也是犹疑的,这个雾霾的危害,多停留在认知层面和理论层面,还没有达到切肤之痛的程度,所以,我们还是有侥幸心理。
姚媛:
理解你。我们就离开北京的原因肯定是首先是为了自己,虽然为了孩子也很重要。首先还是自己要过得快乐才能影响到其他人。那么孩子的问题就是上学,我们去大理的时候是先确定那边是否有小学,在买房子那天上午去跟当地我们看好的私立学校的创办人聊了小半天,感觉理念和做法都还挺好的,下午立马去买了房子。
得与失
一慢:
我无法说服自己的最大原因是孩子们的学业。曾经我认为,换了新的环境给孩子崭新的教育上的可能性。而我太太批评我没有考虑教育上的差异性,也没有考虑孩子的主观意愿------当然,她的主观意愿就不愿意离开北京。但我知道她愿意跟着我走,而孩子的教育是我纠结至今无解的难题。我就担心,离开北京,我得到了大于孩子们得到的,甚至于是,我们得到的大于孩子们失去的。我判断不出来。
姚媛:
至于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这个问题好像没有想考虑过,因为我觉得跟随内心的声音去生活。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我们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或者我们都会比较正面的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挑战。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我觉得是与挺好的事情。所以没有去考虑过会失去什么机会得到什么呢?也没有仔细考虑过只是觉得如果不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生活的话,就没没办法生活会有一种这样的感受。
桂林:
其实我们从内心深处,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丰富多样的城市,还是抱有某种留恋,等你打算考虑离开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有利于北京的理由涌上心头。而逃离的念头就软化,软化,然后就在行动层面消失了,沉到了心底。
然后呢,然后呢
姚媛:
我们也没有想过去大理之后,然后再去哪儿,我觉得不涉及回不回来,你要回到什么地方呢?其实就是有一句话我觉得说挺好的,就是此心安处便是家,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另外,大理是不是最后之地?会不会我们再去其他地方?这个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就到时候再说嘛!就相信就是如果我们跟随内心的声音指引去生活,那么生活就像一条河流,它自然去流淌,到什么地方都挺好的。
马桂林:
我对北京还有一种期待----雾霾是城市的一种病,总是要治的。总是能治好的吧。
一慢:
我喜欢姚媛说的,生活是一条河流,带着我们到处流淌。我看了一篇小说,一篇儿童小说,名字叫《爸爸、我和世界的尽头》。一位爸爸带着儿子去“流浪”,去寻找生活和生命的根,而寻找世界的尽头是我们的理想。理想,就是我们的根。世界的尽头,也许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到达那里之前,见过的那些人,做过的那些事。
【慢养育沙龙出场人物】
涂
姚
马桂林:漫画业者,“书控”、“爸爸读吧”自媒体运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