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人都喜欢和“迷恋”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我也一样,特别是“解读”来“解读”去之后,可是当年葫芦小朋友读了此书后,到没有太多的惊喜相反,葫芦和妹妹都对《6月29日》特别的喜欢,葫芦甚至当做礼物送给他的好朋友了。
我们都是5岁前给葫芦看的这两本书,葫芦现在对绘本的“要求”,我觉得除了一贯的“有趣,有趣,有趣”外,还多了些考量,这个考量又不是简单地用“知识、有意思、好玩”等词汇来形容的,比如那时候他居然天天看《找死的兔子》!又或者是把一本安东尼·布朗的《我喜欢书》领着妹妹看的热火朝天!甚至于他以前从没搁下的“斯凯瑞系列”也给抛在了脑后。

《疯狂星期二》的构思确实巧妙,这本书已经被很多人解剖过,但是亲子共读时,每个孩子不同,如果是那种看图说话式的解读图片,有些孩子会“被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他会想“你看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本书这么有意思”“爸爸妈妈指出的这些有趣的地方还不赖”;我们是遵循不增减文的读图法,只靠孩子自己去读,不去先把自己的感受“影响”给孩子,这样的话,我们认为的书里的有趣无趣,全靠孩子自己去判断了。

在现实生活中,《1999年6月29日》也发挥了一些影响,比如我最近家里张罗着种花草,孩子们的支持力度大大强于以往;葫芦接受了“蔬菜可以从天而降的事实”,很巧的是,葫芦同学的绘画班的上课地点也被葫芦倒过读成火星小学,在火星小学一年级矮小的课桌上,葫芦同学画出了从天而降的竹笋,让我们为之欣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