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2015-05-14 18:16:43)
标签:

杂谈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

 李一慢

每个周三的三四节课,是一慢和“慢团队”与朝师附小一年级的老师和孩子们一周一次的绘本之约。上个学期是研讨、交流、示范,这学期开始更多地让老师们多上绘本阅读课。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老师们都在显著提升,不管是多年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的老师一开始对绘本懵懵懂懂,读得不多,我专门为他们开列了一个分成七个主题的100本适合一年级的绘本目录。其中的“自我成长”类别,多达25篇。不光是为了孩子,这些绘本对老师们不也是一种滋养吗?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我对大家说,绘本课的备课无非是硬件上多读,软件上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要去深究绘本里到底讲了什么道理,孩子们能不能理解,有什么语文学习要素……

我的希望是,绘本课最好“不插电”,给孩子们展现书原来的魅力,书中的文字和图画经过我们的嘴巴,用我们的“肉身”和“肉声”还原出来的魅力……

我的近景是,绘本在小学低段入门期(我称之为:绘本阅读慢课堂第一阶段),强调的是文本的趣味性,激发孩子对绘本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将原来各自不同的阅读背景、教育背景的孩子“拉平”到教师的这间阅读教室中来……

我要求的讲读方是,手持精选的绘本,以答案入手“设计”问题,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参与到绘本阅读进程中来……

老师们前后上课的变化,看得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进步。在接触绘本时间不一、多寡不同的前提下,给出一个快速学习的书目是个有效的方法。在集体教研、示范讨论的之后,他们选讲《被卡住的鸭子》《怪无霸》《迟到的理由》《米莉的帽子变变变》《咕噜牛》《派克的小提琴》都在逐步进步之中。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不是我得出的这个结论,而是学生们给出的这个结论。

昨天的绘本课上,年轻的老师基本可以把握绘本讲读的感觉。在昨天的课后讨论中,听课的老师们惊讶于这个班孩子进入绘本的速度和感觉,“是不是提前上过课,怎么都这么活跃,这么跟着故事的走向去思考……”同样年轻的班主任的答案是:分到我们班的绘本,我都利用不同的课堂给孩子们读过!这就是硬道理,在教室愿意带着孩子共读绘本的教室,是能够散发这种魔力的。我们不必担心这种魔力一开始的弱小,一开始的模仿痕迹,别忘了,战胜伏地魔的哈利波特曾经是个菜鸟呢。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老师们在行动,而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坐在前面看看孩子们的反应。也就看到了孩子们眼神中的亮光---那种喜悦的,和老师和同学在绘本中心领神会的、水乳交融的透澈。


不过,有个细节还得注意,老师们愿意反复学(mo)习(fang)别的老师的某堂课,这个我不反对,我反对的是以模仿那个老师那堂课的那个呈现,而应该去了解不同的老师师如何达成“那堂课”,更应该了解自己的魅力何在,了解这本书的魅力何在。这三者的和谐,课堂就会有生命力。


建议是,更多地读绘本,不是为了课堂的读,是为了自己生命的读;读多了,慢慢就熟悉了,慢慢就通透了,自己也就不拧巴了---不再拘泥于怎么上这本书了,而只是把这种美好举重若轻地放在教室里,放在孩子面前。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至于老师自己觉得是个大问题的“我讲快了,还有几分钟怎么办”,在我当老师的那个年代,这样的情况会被批评的。20年过去了,还是这样么?我没去问,只是安慰她,这样不是什么问题,是不熟悉班级不熟悉同学的原因而已。如果是自己的学生,熟知每个孩子的发展现状,会更少教师-学生-绘本-课堂之间的“隔”,会更和谐---只要课堂和谐了,时间就如白驹过隙。

 

当然,我们会觉得这样不完美,怎么办呢?这正是下个学期(绘本阅读慢课堂第二阶段)我要带领他们去做的。绘本阅读也可专题化。二年级的绘本书单不仅仅要分类了,还是分课题,将二年级的一些语文能力裹在其中。这是我的新研究课题,我承诺了,在开学前研究和设计二年级绘本阅读的书目和课堂形式(绘本阅读慢课堂第三阶段)。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又及:

昨天的课堂上,老师的基本设计是这样的:聊天引入(后来发现开场的聊天的收和放会对孩子的思考造成一些限制)——故事讲读——引导学生参与——写绘--—展示。

本应明亮---“绘本阅读慢课堂”是怎样?  

就本节课来说,讲读和互动环节比较流畅。写绘和讲读的关联度不够----这也是很多绘本阅读课的通病,为了写绘而写绘,为了延伸而延伸。而不是紧密结合绘本激发出的学生的表达需求。

 

可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位刚毕业的老师来说,难度大了点。如果把握不好,会不和谐,会降低趣味。毕竟,把绘本引入一年级的课堂,其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削平阅读门槛,师生共建阅读平台,为孩子的终身阅读奠基。如果孩子读了《爱心树》,喜欢这个故事,乐于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知道一年级下学期的绘本课堂要延续上述目标,适当进行“写话”训练铺垫的“写绘”,增加聊书的时间。在聊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思和语言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