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香社区小怪物来了口水龙儿童阅读慢讲座育儿 |
分类: 幼儿教育【知与行】 |
京华小鲁做儿童阅读推广还是挺扎实,这不将阅读活动连着平安社区活动推动到各个社区去。周末,我和蒲黄榆第二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做了一场书香社区的分享活动。
我一直在想,哪本书适合做开场呢?到了现场发现有好多的选择---《口水龙》《小怪物来了》《大洞洞小洞洞》都是我知道但是没有读过的,在领导讲话之际我大概翻了翻,决定讲读《小怪物来了!》---因为我觉得这本书适合在家长和孩子都在的场合共读。
本来担心大孩子多(有10多个小学生),这本“低龄”的图画书的反响不够。可是读起来,恰是大孩子们看图看的仔细,回答得热闹。
(现场的共读我不多写,以下文字是晚上回家跟女儿共读的大致记录。故事倒是简单,猪妈妈洗晒床单,有三个小怪物要来吃她,都被她个打发了。然后,一个大大的怪物去吃了几个小怪物……)
环衬就是故事的开始,很自然地读出“妈妈洗完衣服在晒被单”
然后读出书名“小怪物来了”,也很贴切讲述的需要,和图画的需要。(怪物的阴影)。后面的三段是重复性和可预测的表达--一般情况下,重复2次,就可以跟着说了。
到了床单后的第四个剪影时,闺女想到是小羊----还停留在怪物的思路里。实际上猪儿子给妈妈送了一大束花。
妈妈做了什么东西?其实就在提醒读者看画面。招子亮的孩子就能发现,妈妈做了个怪物面具。
结局当然其乐融融,只是听起来很吓人:统统给吃掉了。
后环衬还有故事呢:大家争先恐后地要装扮大怪物。
回到社区,读完本书,我跟家长们聊了几句:这是本有趣的书,孩子熟悉这样的装扮游戏。现场的孩子读图能力很强,很快能发现怪物是谁。我要跟家长分享得是,这个猪妈妈很棒,明明是孩子们在捣乱,她不仅不着急,而且很及时很高兴地参与进去,更非常贴心地观察到怪物到底是谁,然后给他们不同的食物来解决“被吃”的“恶果”。是不是有很多家长会选择“小兔子,别来捣乱”,“小咪咪,一边玩儿去”,“小狗狗,回去吃妈妈去”这样去喝退这些可爱又有趣的娃娃们呢?
我们都觉得小猪特别好,能给妈妈送花来,是不是平常一贯的猪妈妈的包容,爱心和特别了解孩子心理的培养结果呢?
接着我开始讲起第一个三段论中的“读有趣的书”,以及阅读三阶段:图画书、桥梁书和文字书,分别展示了小鲁的绘本和我带来的桥梁书和文字书《魔法女孩》。
互动的时间到了,我是发现有孩子带着书来的,有些孩子也很踊跃要发言。第一个小男孩说他喜欢《神奇校车》,特别喜欢太空那本。他的妈妈后来也跟我交流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要不要指读。我的建议是看你家的阅读状况,如果孩子接受,可以持续,如果不乐意最好停。多给孩子读图和全面看书的机会。我把桥梁书送他了。
有个小姑娘提到她喜欢读“冒险岛数学”,4年级了,我就借机考她那个”有个蜗牛掉入10米井“的故事,告诉大家这种书是怎么一回事,也请她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然后讲到了读“有用”的书。
在这个话题下,我简单介绍了《口水龙》,就是一本有趣又有用的书--长牙了,而且朋友们互相为对方着想。
接下来的一个小伙子的分享吓了我一跳,他像模像样地走在台前,大大方方地介绍了《老人 与海》,在他说完后,我趁机谈到了读一读“有益”的书,来提高个人修养,思考。
还接插着不同的问题。连前台坐着的社区民警也提出一个问题:该不该读四大名著?我问了孩子的大小和阅读情况,给出的建议是可以读,但是他家的简版我不建议,要读就直接读原著。家长硬是要我推荐,我就 推荐了中青版的字大,有绣像插图。还有就是郑渊洁的改写版和蔡志忠的漫画版。
有位家长提的问题,孩子之前写字好,现在不好了,怎么办,类似这样。我问孩子来了么,就坐他旁边,认真滴看书呢,不过看出有些不爽的样子。
我就问他为啥不好了,谁来评判的?以前还小的时候,会写字是很厉害的,好与不好,都是次要的,而到了学生阶段,会写字是普遍的,完成作业时主要的,字的好与坏不需要那么去硬性要求和判断。而且,孩子这么喜欢读书,别人家羡慕都来不及呢,这些小问题最好是忽略不提,多看看优点。
前排的奶奶提出了识字的问题,2岁4个月,就要求我们识字,那太难为孩子了,我得建议是奶奶甭管,识字的事让孩子爸爸妈妈和老师去弄去。
有位小姑娘让我推荐一些书。我推荐的事除了文学性之外的书,比如可怕的科学,我的第一本系列,音乐漂流瓶,会写字的铅笔,神奇校车,魔法女孩等等。向那位男生推荐可以读一些原版的书。
有位奶奶很关注引进版太多,而原创的书太少,给孩子读起来“不得劲”。这个我表示赞同,确实出了2岁左右的三字经、儿童、童谣、唐诗,这些事老人家们容易选择给孙辈们共读的,图画书领域确实是引进版很多,原创精品少。正好可以推荐京华小鲁,他们的主要书还是名家原创的多,比如任溶溶的《我属猪》和《爸爸的老师》,还有台湾的郑明进、曹俊彦等大家的书。
还有很多问题,我有点记不得了。总之,我觉得京华时报和京华小鲁能用这样的方式进入社区宣讲儿童阅读是件大好事。
相关微博 http://weibo.com/1654095930/yB4ZAfO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