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爱阅团微群葫芦爸李一慢每日一童书 |
分类: 亲子悦读【喜和乐】 |
好多朋友都说,一慢最近干啥了,博文老不更新了?惭愧、检讨、改正。最近忙着弄微博,建立了北京爱阅团微博群。爱阅团是我和一些喜爱亲子阅读的故事妈妈、爸爸(壮妈、聪妈、芝麻花开等),童书编辑们(鹿童、柳漾等)倡议发起的,以推动儿童阅读为己任的同人圈。这个名字是在我和几个IT哥们聊天中,谈到做儿童阅读推广如果把它整成大家都信、像宗教那样就成功了。回来的路上就琢磨来着,就有了爱阅团这个谐音名字。为表明地域性,前面加了北京。其实也欢迎各地的儿童阅读同好们加入。后来因为有唐山小颖和菡妈的热情,一起推动成立了唐山爱阅团,并组织了余治莹、孙莉莉(后来有陈鸿铭、姚媛、柳漾和我)去了唐山开展故事妈妈培训。
目前,爱阅团除了线上交流互动外,还定期举办第一个线下活动---#精读会#,每次选取一本童书,由团员介绍后,大家讨论,并结合自己的认知给大家“读”出来。目前已经做完了7期了。
在北京爱阅团微博群里,我整了个话题叫#每日一童书#
后来发现,微博这玩意有时效性,也有局限性,但是在线的、开通围脖的、互粉的才能看到。咱是育儿博客,还得在这里多写博客才对。
这里,先把前些日子每日推荐的童书整理部分在此:
1、《小兔子等月亮》,2+
兔年吼,跟兔子干上了,睡前读了@东方娃娃布谷鸟 的《小兔子等月亮》,很不错的睡前绘本。兔子等着月亮出来,才安心睡觉。可不知要等多久,问了小花、湖水、小路、微风和山丘,感觉都是好久好久才等来月亮。等着等着,兔子睡着了。可是,我读着读着,孩子们都没睡着,这不,妹妹一个人在旁玩呢
2、《小红帽》
今读了新绘本《小红帽》,贝妮黛·华兹--啰嗦下,启发终于有平装绘本了。格林故事我家最近大量接触,原版小红帽葫芦喜欢。看译本就是看画得漂亮不,这本真的不错,我们仨都很喜欢封面小红帽和狼徜徉在花海里,看了小半天呢。哪里像饿狼吃人哈。环境和氛围都画得美,人物和狼却很质朴
4、《巴巴爸爸建新家》
没想到葫芦和妹妹很喜欢巴巴爸爸这么“古董”的绘本哈。这刚读2遍,就从粉色巴巴爸爸到绿色巴巴拉拉都搞清楚了。今天读到的是《巴巴爸爸建新家》,不仅仅有巴巴爸爸的创意新家,还有一家百变神通,与拆迁做斗争--跟“农民上楼”一样不适应的巴巴爸爸一家愿意住到乡野水间。
5、《鸽子的天使》
今天读的是《鸽子的天使》---这是本大爱的书,有人说是友情,我要说是亲情,有点儿“隔代亲子关系”的意思。大卫·麦考利很善于为孩子制造乐趣,这样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中依旧有迷宫、字谜,还有路上的乱况和鸽子病床这样有趣的地方。
6、《Edwardo:the horriblest boy in the whole wide
world》
看了原版书《Edwardo:the horriblest boy in the whole wide world》超长书名哈--全世界最难搞的小朋友!很适合家长看,反对给孩子贴标签,贴啥标签孩子就会向啥方向发展,反过来我们会说:早就说你是那啥了。还好,Edwardo在“千夫所指”中将错就错被成人接受了。约翰·伯宁罕的作品。
7、《小饼干的大道理》
今天看了《小饼干的大道理》,老早买的书,现在儿子取来看,觉得很多他有体会的,比如合作(我们聊过teamwork)、不公平(他和妹妹常用的争吵用语)、慷慨(在他们协商时的常用语)等等,葫芦已经对词典这种方式有认知了,还算喜欢。当然这对3岁多的妹妹也有吸引力--饼干-好道理的好道具
8、《北纬36°线》
葫芦今日选的是小林丰的《北纬36°线》,他喜欢那一条纬度上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地图现在正是他的心头好。在阿富汗的村子里,有人在地上爬行,有人断了腿,都被葫芦一一发现,“这都是战争造成的。”葫芦沉重的说。我讶异,啊,战争?“”是啊,苹果妈妈讲的安娜的新大衣就说了战争啊。“成
9、《爷爷的红脸颊》
《爷爷的红脸颊》中条纹成了孩子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亮色,衣服、摇椅。爷爷讲了很多故事,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让孩子快乐,还会让我们思忖,我们要怎样和世界相处!直到爷爷变得透明—也只有变得透明,他才可以无处不在孙子的视界里。提醒我们要多听爷爷讲故事,并且相信!
10、《先左脚,再左脚》
今天看了汤米·狄波拉的新书《先左脚,再右脚》,感动的很。爷爷陪伴着孙子成长,从学说话、扶走路“先左脚,再右脚”、讲故事,玩“大象”积木游戏到一起过了最有意思的五周岁的生日,然后爷爷中风了,然后是孩子和爷爷说话、玩“大象”积木,讲故事,扶着爷爷走路—“先左脚,再右脚”。
11、《365夜故事》
葫芦翻出老版的《365夜故事》,是我最敬仰的鲁兵编的,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书。这套是在旧书摊上买的,全品相才10元!我们一起读了2月20、21日的两个故事,葫芦和妹妹都很喜欢。往前翻几页,还有圣野的儿童诗呢。就此约定按此书,每天读本书中的一个故事。
12、《安娜的新大衣》
今儿和孩子们共读的是《安娜的新大衣》,葫芦还记得苹果妈妈在西城馆讲过。在类似的“感恩”“战后”的绘本里,我很喜欢这本。不仅是交给孩子感恩,更有妈妈的智慧、母女的参与、公平的交换,还有更重要的等待--我们要学会等待,也要让孩子知道等待的意义。每次看到裁缝伯伯把安娜的新大衣挂橱窗都感动
13、《元宵灯》
上次爱阅团聚会在 @保冬妮 老师那得到的《元宵灯》葫芦发现后要读,约定今晚才读。刚刚就着满耳的鞭炮爷仨看完了,故事有点儿“济贫”,画面却非常喜庆,有那个味儿,北海公园娃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甚至南门口那福娃,都记得那年在那里照过相呢。团圆,助人,灯会,还有元宵,齐全了
14、《星月》
葫芦同学自己找出来和英童书中的《星月》这是葫芦妈和我都很喜欢的绘本。正在玩耍的妹妹听到“…她往下掉啊掉…”也抓紧赶过来听故事。星月和三只小鸟的成长故事中,有认知、认同的反复,有友情,有亲情,还有鸟妈妈的大爱,还有蓝底下那透明的“大翼手”。。后面的科学短文也长知识哦
15、《最奇妙的蛋》
今日和孩子们共读的是《最奇妙的蛋》。鼓励孩子保持个性,号召大人保护个性,这本书可以“拱一拱”孩子的自我小萌芽,可以暗暗地提醒我们尊重孩子的不同。 2岁以上都可以共读。
16、《敌人派》--珍惜友情
没想到葫芦会喜欢《敌人派》,反复读了几遍。快6岁了的男生,除了妹妹找个永恒的“敌人”外,估计会有了人生的第一个敌人了吧---不过,敌人这个词,也是看了这本书,他才知道的。从这个角度讲,是不是读早了点?不过,书中化解敌人的绝招也就此学会了。这个爸爸厉害,我们家长都如此,就好!
17、《让路给小鸭子》
--一本古老的却又连通当下的“人与生物”关系。淡淡的双色铅笔,细腻,清爽。我们看到警察指挥者汽车为一队鸭子让路通行--那个十字路口深深打动了我,还有孩子们。这是整整70年前的作品呢。
18、《西顿动物记》
从图书馆借了《西顿动物记》,都说西顿动物小说很好,没有认真读过。今晚跟葫芦读了其中的“孤熊华普的一生”的前半部分--华普因为猎杀而成了“孤儿”,葫芦也跟着难过。西顿好多都是关怀动物,关注人与动物关系的小说,5岁多读是不是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