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文图画书丰子恺奖梅子涵方卫平新浪亲子掌灯人东方娃娃育儿 |
分类: 儿女英雄转【游历四方】 |
这次的第二届华文图画书论坛,夹着上海书展和丰子恺图画书奖巡展上海站等活动,成了业内的一大盛会,来自两岸三地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机构济济一堂,具体情况新浪亲子作为独家网络支持,会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大家定能看到。
台港娘子大陆郎
我在现场却也看到不一样的有趣的现象,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标题说的儿童阅读推广是“台港娘子大陆郎”,你看在作者、译者、画者、推广者诸公中,台湾的代表除了林文宝老先生外,“子儿吐吐”的李瑾伦、台湾麦克和启发绘本的总编余治莹、丰子恺顾问柯倩华、图画书美学大家宋佩、丰子恺奖顾问霍玉英博士、幼教专家李坤珊、诚品书店童书督导张淑琼等等都是女士,而大陆这边是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阿甲、王林、周翔、朱成梁等大老爷们当家,还好有个“安的种子”黄丽。
两个男人倾情拥抱
梅子涵主持日本插画家小林丰的演讲时说,上次恭喜大爷来的时候也是他支持的,结果恭喜大爷站起来给他一个拥抱,他估计说不好小林丰会给他2个拥抱呢。
小林丰的演讲结束后,梅子涵又重提此事,我们当然看到了两个老男人的当众倾情拥抱。
听阿甲唱念做打
阿甲的演讲时越来越精彩了,大家和我一样的评价。这次论坛上为了验证用很多“艺术”手段“说故事”是最好的儿童阅读方式,阿甲老师打起了惊堂木,唱起了京戏,把熊亮兄弟的大脸猫给唱得好听又好看。
霍博士跟阿甲“顶牛”
丰子恺图画书奖顾问香港教育学院的霍玉英博士是紧接着阿甲老师发言的,却在发言中提出阅读推广的的趋势是一定要走出“单纯说故事”的窠臼的。这不是跟阿甲老师唱对台戏么?
一慢同学就把这个问题给提出来,主持人柯倩华老师反映奇快,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回答的极为精妙。
朱成梁当起了摄影记者
各位大侠们,有的正装正经危坐,有的休闲装轻松随意,而朱成梁老师简直是嬉皮士风范,大短裤衩子,凉鞋子,差点就是老头汗衫了,手拿单反左上右下地给大家拍照片。
那几天上海温度高达40°,满场就看他最为清凉宜人。
《掌灯人》小小规模好书多
一个小熊手持烛光的标志代表着是一本好童书,听了Walks出版人Ms.Deirdre Mcdermott的介绍后,才知道人家也就10多个人的“小公司”,却有伯宁翰、卡赞斯、英格莫尔、阿兰奥尔伯格等大师,和大师们的作品。
可见,做大未必能做强。
Ms.Deirdre Mcdermott有句话,我虽不是专业,也觉得有理:好编辑要能听出文字的节奏来。
《东方娃娃》拉拉队
周翔老师在台上的时候,会场后方总是恰到好处地及时地想起掌声,我就嘀咕说,难道编辑部都来了不成。后来一问,果然,来了19位呢。
要不,丰子恺奖获奖的,入围的,南京的,或者说信谊的为数众多呢,人家人也多撒。或者,就是因为获奖的多了,来的人也自然多了。
听方老师讲方老师
我就一直觉得图画书只是这个时代对于这类童书的称呼,绝对不可以说,大陆的图画书只有这几年的历史。
方卫平老师估计也有这样的想法吧,他指出早在1955年大陆就出版了《萝卜回来了》这样的图画故事,其作者方轶群老师同年还发表了“图画故事”的评论文章,指出文和图如同“丝织品的经与纬”。
很多人都妄自菲薄,其实你只要想想,老子、庄子他们的学说不也是哲学么?彼时哪里有哲学这个概念呢?
摄像动作快
新浪亲子是这次盛会的网络独家,亲子姐姐带着帅哥美女二摄像记者抗机器,自己也当了摄影,前后地拍。不过,我老是发现她特喜欢给工作中的其他记者们拍工作照,想来比较有意思吧。逗得是帅哥固定机位,高个子美女确是移动机位。
最逗的是一位黑脸摄像兄弟,手持机子动作非常迅速地360°拍全场,其动作之快是我第一次看到。
沪上行系列博文:
预告:沪上行四:震惊!掌掴儿子摔伤奶奶--上海科技馆可耻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