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爸爸尹建莉东子葫芦爸育儿 |
分类: 育儿书刊【周周看】 |
大概去年5月入手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怀好意”地请葫芦妈妈去读。那个时候葫芦妈妈还坚定地信奉散养、让孩子自由。除了书名要让妈妈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外,还有就是比较的意思—瞧瞧人家妈妈都是怎么做的。当然,在把此书给葫芦妈妈看之前,我是一个晚上先给看完了。
我比较认同尹建莉的一些教育观点和方法,既然在这样一个教育体制下,就得去适应,最起码家长可以完善自己孩子的“教育小环境”,让孩子爱上学习,或者说在爱和自由中学习,只有这样,才会在孩子将来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和4年大学---最少16年的学生时代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
如果说一般地认为应试教育是通过考试达到选拔的目的的话,我们干脆认为,把它当成孩子成长中应该通过的测试。
有点阿Q,才够轻松。
这些认同,也是在对小巫的一系列图书的阅读体验后、与几个大孩子的妈妈多次聊天后感受到的。因此才会有对小巫的观点进行反思的文字,我们可以用爱、自由和民主去浇灌孩子的心灵种子,却不能对他们将来能适应这个教育体制的能力的学习放任不管。
书的两篇序言的标题都表明了这种观点,“当我们手中有块玉时”,要做到“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认同了观点,再去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对作者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表示赞同。我经常看到很多妈妈在应用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记功簿”。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因此也引来了我本周看的一本新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这样一本绝对的跟风之作。
我们出版界的跟风现象由来已久,已成正常态势,且跟风也是一种“模仿创新”,跟的好也能出好作品。
可是,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在东子的这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身上。主要原因就是仅仅是跟风,将一些东子之前的文字积累在一起,没有一个核心观点—只有“有好爸爸才有好孩子”这样的口号,是不会引出多少“干货”的。
东子开篇建议爸爸要做启蒙之师,没问题。要做好启蒙之师,就得做威猛之师--“爸爸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爸爸权威树立的程度。爸爸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爸爸很懂得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
我之所以摘抄了这样一段话,书里太多这样的话,提出美好的目标,提出几个建议,提出几个希望---就拿上句来说,懂得刚柔相济的爸爸需要看这书么,不需要;不懂得刚柔相济的爸爸需要看这书么,也不需要,因为他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帮助。
我一向“鼓吹”,要做合格的爸爸,先从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孩子亲子共读开始,因此我比较关注本书的这两个相关内容。
第三章“好爸爸是孩子的好玩伴”开篇就是“陪孩子玩游戏”,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一玩出独立能力;二玩出健康心理;三玩出顽强意志;玩出创造力。
隔了几节就是“陪孩子看好书”,建议为“一不要关闭这扇门;二阅读改变人生;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和孩子一起读书”。
可能是因为爸爸的缘故吧,我自己写的博文很多人就说很理性,还好俺不是教育专家,更不是父教专家,要不然也这样理性的一条两条,估计也没啥好看的。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书五章,一、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二、好爸爸是孩子的好朋友;三、好爸爸是孩子的好玩伴;四、好爸爸是孩子的好榜样;五、好爸爸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没错吧,没错,好爸爸确实应该这样。让我们努力吧—怎么办呢,用《好爸爸胜过好老师》里的章节标题为纲,认真学习《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有心无痕的点点滴滴,当然,还有最起码要做的-—爸爸们一定要抽出时间,跟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读书。
哪怕只做到这两点!
哎,这个跟风真的让人发疯,你看看除了东子的这本绿皮书外,还有蓝色和红色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呢,这下好,加上黄色的“好妈妈”,色彩可真丰富啊。
bs这些出版社,bs这些“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