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度 阅读】 三月读书记 世界大同了,人心就平了-one world one dream

(2007-04-04 19:37:15)
标签:

爱的教育

最后的匈奴

世界是平的

分类: 亲子悦读【喜和乐】
最后的匈奴若进行爱的教育世界就不会是平的
一慢二看

【月度 <wbr>阅读】 <wbr>三月读书记 <wbr>世界大同了,人心就平了-one <wbr>world <wbr>one <wbr>dream


出差住在杭州文华酒店,这个酒店是新华书店弄得,每间房间里就摆放了一些新书,定期更换。

这次去,抽了本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来看,总共2个晚上,硬是把它给看完了。《匈奴》这本书出版于10多年前,也不是完全默默无闻,被盖在《白鹿原》下,最近几年北方民族的狼性文字盛行起来,便借了个势。

一说匈奴都知道,这个古民族的北方硬朗气息,本来我还以为这个早就出名的小说,是一个古代内容的故事,结果是是个革命小说。革命小说就得讲究革命性了,我们都支持,可是,我看高建群的描述倒透露着一些“奴”。可能,我比较喜欢《白鹿原》的缘故吧,革命性在不动声色的人性里跳跃,动静交织,看着痛快。

而这个《匈奴》却打着匈奴的旗号,你看他们是这样宣扬的--匈奴,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猛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抗,称雄数百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域……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本书是一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作者力图为匈奴民族的历史轨迹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只有最后一句,才透了点口风,nnd!


不过,陕北的风情倒是在读小说时比看“说明文”更吸引人。让我更对陕北兴趣盎然。

《世界是平的》,除了里面絮絮叨叨的新鲜案例外,我看没啥干货。无非在几条古典经济定律下的对于分工与交换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网络化阐述。不过,这也是贡献,就如同于丹们普及中国古典一样。

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跟几十年前区别不大,依然是资源型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即使书中说的印度和中国的案例,无非是科技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对于使世界经济真正变平的科技创新还掌握在西方手中。

比经济一体化更可怕的是文化的“平”。it对于推平各国的文化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比如影视,限额进口对于信息扁平化的网络社会没有任何作用,大量的d版和网络种子让年轻的网民们无差别第享受者西方的文化,连我这个大老爷们也不例外。了最近迷上了看美剧《越狱》,除了之前的通过d版 dvd看 之后,第2季的大多数通过爆米花网、偶偶网在线观看,而且基本上是在24小时后就可以看到带有中文字幕的清晰版本,与美国人民保持同步!

文化平了,世界 就平了

我对译者的后记到写得真客观,带着辩证的观点来译介本书。

有些愤青认为,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兵张嘎、救火英雄赖宁等等故事不应该在教育体系中出现,你看了意大利《爱的教育》才知道,这种灌输教育各国都是一样。况且,我们的教育基本上能做到与时俱进,而《爱的教育》里鼓吹“封建忠君”思想呢。这样的落后言论要是拿给童子们看,该如何分解呢?最好是不要全本(我这本号称是夏的全译本),有一些节选最好。当然,成年人随便读。

我看得失夏丏尊的译本,这个名字就够骨灰级的了,他是弘一法师的高徒呢,可是80多年前的文字却是不太适合21世纪的语言环境下的阅读,费着劲呢。

世界大同了,人心就平了

本月还看得书有《读库0701》《互联网网草根革命》《上海小报研究》

买书不少:

《读库0701》《互联网网草根革命》《旧京史照》《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河北及周边地区公路里程地图册》《开拍啦》《二流堂纪事》《章士钊传》《一代名士张伯驹》《胡适口述自传》《中国风俗丛谈》《北平怀旧》《齐如山回忆录》《北京360行》《另一种回忆录》《所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