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三月号的《首映》目前已经出版,这将是读者见到的倒数第二本。等四月号的《首映》面世之后,读者们只能上网阅读这本杂志了。
本周,美国版《首映》(Premiere)杂志的发言人安妮。詹纳斯宣布,出版集团阿谢特。菲利帕基(HachetteFilipacchi)已经决定将这份杂志停刊。将于4月16日上市的4月号美国版《首映》将是最后一期在美国发行的《首映》杂志,但是其他国家的版本还将继续发行,这份杂志的同名网站也将继续运营。
《首映》还在六国存在
虽然美国版本的《首映》即将停掉,但其他版本还将继续在捷克、法国、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韩国发行。
作为一份有着20年历史的《首映》是一份电影月刊,它面临着像时代出版集团的《娱乐周刊》之类的周刊,以及其他电影杂志的激烈竞争,而最大的威胁来自网络媒体。
《首映》杂志曾经擅长的影迷栏目已经被AICN、Filmforce等电影网站赶超。据美国出版局的统计,去年《首映》卖出的广告页面比前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哈谢特出版集团的发言人克里格说:“这样的变化加上消费习惯的变化,我们很不幸地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关闭这份杂志。”
物是人非投身网络
据传,今年年初阿谢特和母公司拉格迪尔想要出卖这本杂志,却没有人感兴趣。然而詹纳斯表示他们没有卖掉这份杂志的打算,只是跟别的公司谈过合作意象。
《首映》杂志美国版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雇员有25人。现在公司还没有宣布有多少人将进入《首映》的网站工作,有多少人将会进入公司旗下的其他杂志工作。
今后,《首映》将大力推进网站的建设,还会新增手机服务。网站和手机服务将会提供每日好莱坞新闻、访谈和电影预告片。杂志的发行人表示,他们对网络的投资很有热情。而阿谢特出版集团数字部的副主任马塔说:“我们的广告商越来越多地表达了他们要进入数字领域的愿望。”
中国回声
被新媒体打败了
《首映》一直是欧美最主流的老牌电影杂志,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日文版等等,在全世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过对于它的停刊我个人认为并不奇怪,因为近几年它做得并不好,主要是没有解决好信息咨询和杂志性策划选题之间的问题。近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力,杂志只能从对深度报道的挖掘和变化上来区别于网络,但是曾经以拥有第一手采访报道资源著称的《首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对此显然没有突破,而类似娱乐盘点的选题也早已在网络上得以实现,到最后它就成了“两边不靠”,定位出现问题,所以实际上它从2002年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首映》是个品牌,但是它的停刊并不代表电影杂志的终结,反而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很好地发展下去。国内的电影杂志比国外落后至少10到20年,由于目前我们对国外电影的报道还无法做到及时和详尽,所以读者对国外电影的信息和深度报道的咨询需求目前最好的桥梁仍然是杂志。但是把网上的内容简单嫁接过来显然也是不行的,我们即将在4月份推出的《电影世界》杂志将是对国内电影杂志做出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在加大纵深评论的同时,还将增强趣味性和审美性。
尚可(《电影世界》现任主编《看电影》、《新电影》创刊人)
新媒体冲击不是主因
《首映》是一本集资讯、审美、深度报道于一身的很有品位的杂志,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特点。
不但在发行量上创下佳绩,在行内也赢得了口碑和尊重。我个人认为这次停刊并非只是由于新媒体冲击那么简单,因为在欧美早已度过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的时期,已经各自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此外从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看,资金也不应该成为停刊的主要原因。我想也许是集团有自己另外的考虑,一定会有其他原因。
国内的电影杂志与国际的大环境也差不多,但是对于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仍处在寻求立足点的阶段。不过我认为国内的电影杂志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电影越做越好。
黄海鲲(《看电影》执行主编)
历史沿革
在上世纪70年代,法语版的《首映》已经在出版公司所在地法国上市。
1987年,美国版《首映》创刊,创刊时以“提供好莱坞的深度报道”而自豪。它每年的“权力榜”闻名于世,这个权力榜促使明星的经纪人拼命要挤进关注的焦点。这份杂志因为对名人的严肃提问而创造了业界的新风气,他们总是会想出创新的问题来进行访谈,撰稿人吉姆。马斯特斯说:“我们甚至对我们自己问过的问题类型都会感到不耐烦。”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电影新闻兴趣的增长,这份杂志迎来了最好的时光。不过在1996年,两位主要资深因为纠纷辞职,从此杂志开始走下坡路。之后《首映》的方向开始改变,再也不是一份有深度的杂志,主要迎合电影“粉丝”的口味,刊登一些浅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