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亲子悦读【喜和乐】 |
看《莲花》很轻松,第一次看安妮宝贝的作品,没有之前的评论干扰,也没有让“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的引语影响,就当它是小说,那就跟着情节跳跃,一切的呢喃和风景只是过眼烟云;又说是心灵的历史,难道如张承志的小说那样沉重而引人思考,全然不是,阅读《莲花》很快,大约不到2个小时即告大功告成。
庆昭、善生、河内本就是一个人,对于宝贝来说如同圣父圣母圣灵,三位一体!
而莲花是没有父母(其母缺位)的内河、渐次失去母亲和父亲的庆昭、失去父亲的善生的心灵之母。
生的病痛和爱恨情仇乃至麻木就是对死的一了永生的全面否定,残缺是对抗拥有的利器,唯有如此,才会有莲花怒放。遵循了内心的召唤,才能爱与被爱,否则,拥有即刻毁灭,死亡才能生存。
如此,河内在善生的心里永存,715是永生的符号;庆昭在寻找的过程中彻底解脱,307是过去的囚牢。
自以为是甜淡闲适,不过是虚无的假象;自以为,繁华鲜活,注定今生的落陌寂寥;舍得舍得,只有放下才能跳出,只有死亡,生命得到升华,心灵才得到真正的快乐。
莲花,佛坐,“拈花一笑”,俯看众生。
身体之病,孽爱之果,都可借刀除去,而内心之茧,因之自缚,只有破而灭之,方能自由自在。忽念我去年,自己之体痛,老父之病讯,波涛汹涌,伤神伤心,对于失去痛苦不堪,哪如善生、庆昭和内河?书中的他们,那样坦然。除非,死心之
看完书,我知道,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情节如此简单,无论怎样穿插,如何反复,也无论那些清冷的描述。除了借用了天津诗人魂归云南的故事外,时代背景可以忽略,也就没有了渲染得张力和称谓经典的可能。他们的痛苦就只能是个体的痛苦---就是安妮的痛苦,她向往着自由,却又被茧缚裹,不予理会这个世界,却又难离这个母体。
看完书,我想,同样的故事要是由陈染来写,会不会更加灰暗,会不会更加自恋?还好,安妮的文笔不赖,遣词造句都很精致,很抱歉,我没有字字留意。
善生、庆昭、内河,从北京上海巴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青藏高原来进行自我救赎,天再高,云再阔,除非你如内河,如何真正抚慰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善生、庆昭、内河,你们如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要活得真实,就能多一些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