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女英雄转【游历四方】 |
转河起点-北展后湖
积水潭桥东南有个郭守敬塑像,眼睁睁看着他早年设计的京城水系被整来整去。明河暗沟,填了,又挖开了。进入21世纪,北京提出了恢复北京水系的规划,并且实施了一些项目,复建转河就是其中之一。
我家附近的转河虽然和老郭没关系,也是整个水系的重要组成,是京城内外水系的重要联络线之一。
想当年,西直门是水陆城门,从护城河直接奔高粱河往西北皇家园林而去。到了1905年被詹天佑撞弯了腰。詹老修建京张铁路的起点西直门火车站时,将河道改线,往北弯了一下后又折回头,在东小村(索家坟附近)继续向东汇入北护城河,跟黄河一样呈“几”状,所以称转河。
詹老就是詹老,没有因为举世闻名的京张铁路就把河道给废了,而是曲折了一下,保持了水系的畅通,哪像他的后人。
转河虽然说一直是城北地区防洪、供水的主要河道。但在上世纪75年到82年转河被填埋,改为暗沟。具体原因不明,我估计周边的几个大单位,地铁集团、首钢、木材厂、国家粮库、叉车厂等,都有直接原因。
转河全长3.7公里,水面宽度15~25米,西起北京展览馆,东到新街口北护城河。投资了6.26亿元对转河进行了治理。新挖河道3.3公里,新建11座桥梁、一座船闸、两座码头和一处补水口。新增水面5.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8万平方米。2003年国庆开通。
转河有它作为水系组成部分的水利通航功能,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重大,一些乱七八糟的市场、低矮破旧的平房、垃圾堆都被清理掉,取而代之的不仅仅是一条河,而且是改变了之前水泥河岸的设计,引进了景观设计,定了一个“长河遗梦”的主题思想,运用水景、雕塑、小品、生态景观、滨水游廊、桥涵等景点贯穿其中。设计成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堆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道六个景区,其风格都依当地地势和周边景观而定。滨水地区做到距离近人、环境宜人、景观为人的亲水空间。起点处的项目直接就以长河湾命名,房价也从7、8000飙升到1万2,过了城铁小区更多些,都把转河当作一个亮点。转河也确实让周边小区的居民有了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
有些设计就觉得过了,华而不实,比如,木材大厦前的码头和游廊,没什么实际意义,河道壁上弄得一些假花假草也假的看着难受,甚至还放养了100多只鸭子,早就不知道魂归何处了。有些不错,像远洋风景和金辉家园北的整段墙面雕刻有56条龙的图案,从原始时期类似于图腾符号的龙,到清朝时期丰满华丽的龙,反映了从“民间龙”到“皇家龙”的演变过程。
现在,转河两岸景色保持的尚可,只是钓鱼者众多,垃圾也多,一些破旧的平房还在,太平湖北滨河道成了自由市场,文慧园58号院的几十间平房有大量的塑料作坊和垃圾回收人士,有那么点煞风景。
好几亿的投资中有一半是花在了人身上,而如果此前仍然是河道的话就不会有如此麻烦,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里是前人填河后人掏钱。可以恢复的转河,以及永远消失的太平湖,那些规划者们集团利益维护者们,如何面见九泉之下的郭老和詹工?
开发商眼里的长河湾
上边是现代化的轻轨,右边是古老的封闭了的高梁桥,左边是新桥,下为转河
有待整理的河边
西直门北大街转河桥
游廊
亲水家园
新外转河桥头看我家的楼
新外大街转河桥西望
转入官家--机关事务局的小区新海苑
终点-从新海苑流入北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