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孟加拉(二)古法织染印洗晒布

标签:
孟加拉古法织布染布老式洗布印布晒布 |
分类: 国外游记 |
原生态孟加拉(二)古法织染印洗晒布
红裳紫衣多迷彩,满村五色一幅幅。

23手工印染花布
【1多么漂亮的布!】
孟加拉国服装制造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大量服装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然而,在现代化浪潮之下,许多村庄依然保留着古老原始的织、印、洗、染、晒布料制作方式,这些传承千年的技艺,不仅是生产布料的手段,更深深烙印着孟加拉国独特的文化基因。
这里的家庭作坊构成了这一传统生产模式的核心单元,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有着明确分工。
织布环节,有的作坊使用最老式的机器,规模大小不一,规模大的厂房内,几十台织布机整齐排列,同时运作,梭子在纱与纬纱间来回飞驰,棉线交织,一匹匹洁白的棉布就此诞生。
而小作坊里,两三台织布机虽略显简陋,老式织布机发出的声响,承载着匠人们的坚守,每一缕棉线都饱含着他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执着。
内部有着细致分工。织布环节中,老式机器的运作声交织成独特乐章。规模较大的作坊,几十台机器整齐排列,工人们熟练操作,梭子飞转,棉线在经纬间穿梭,织就出一匹匹白布;小作坊里,仅有的两三台机器虽显单薄,却也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每一寸织物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织好了布的按照客户要求印上各种颜色和花纹,考究点的还要绣花,所以这里村里个别人家居然有电子绣花机;大多数较大的作坊运用滚筒印花机与数码印刷设备印布;而小作坊则秉持古老技艺,还在沿用最古老的印花技艺,工匠们手持蘸满不同颜色染料的木刻印章,小心翼翼地在白布上按压,印出古朴而精美的花纹,
这些花纹是孟加拉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如传统服饰 “纱丽” 上的经典花纹、宗教符号、民间传说中的图腾等;所用的染料,也遵循着古老的配方,选用当地特有的植物染料,如姜黄、靛蓝……。这些都是孟加拉国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
织好的白坯布,一般都送到专门的染布作坊染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染布作坊里仿佛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条件截然不同。
条件较好的作坊会采用高速定型机蒸汽染料染布,先进设备保障了染色的均匀与高效。
大多数作坊依旧是古老的手工染缸染法。在开阔的庭院和狭小的家里,有的用水泥砌的大染池,有的用浴缸,甚至只有几个大铝盆作染缸。工人们站在齐腰深的染缸中,徒手在刺鼻的染剂中搅拌着布料和染剂。长时间下来,腐蚀性液体无情地侵蚀着他们的双手,留下五颜六色的痕迹,皮肤也变得粗糙不堪。可他们的动作依旧娴熟,眼神专注,只为染出满意色泽。
在染布过程中,他们还会哼唱着当地的民谣,这些歌谣不仅是劳作时的消遣,更蕴含着染布的技巧与经验,一代一代口口相传。染布的颜色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蓝色代表着宁静与深邃,绿色寓意着生机与希望。每一种颜色的选择,都与孟加拉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紧密相连。
布料染好后,便进入晾晒阶段。承担这一任务的往往是妇女,甚至还有未成年人。他们将湿漉漉的棉布搬到田头空旷地方,用竹竿拉起一道道绳架上晒布;简陋点的干脆就在地上晾晒。
整个环境脏污不堪,染料粉尘在空气中肆意飞舞,刺鼻的蒸汽弥漫四周,再加上晾晒场劳工们的汗臭味,交织成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空气。尽管生产环境恶劣,但这些古老的技艺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延续,支撑着孟加拉国的服装产业走向全球 。
在孟加拉国的文化中,晾晒布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环节,更是一种社交活动。妇女们一边晾晒布料,一边交流着家长里短,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晾晒场的绳架上,五颜六色的布料随风飘动,宛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这些古老的织、印、洗、染、晒工艺依然顽强地传承着。它们不仅是孟加拉国服装产业的根基,更是这个国家文化的瑰宝。每一块布料,都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产物,承载着孟加拉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全球服装市场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向世界展示着孟加拉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迷人的风情。

70晒布场百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