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灯访古

(2024-04-27 09:22:21)
标签:

千灯古镇

秦峰塔

三桥邀月

延福禅寺

分类: 国内游记

千灯访古

千灯访古
延福禅寺秦峰塔,古桥七领石阶踏。

陋巷老宅见人杰,千灯浦水画舟澜。

 

千灯访古
——2石街灯艳走佳人——

【1古镇水巷】

 

江苏省昆山市的千灯古镇,离上海62.4公里,古镇不大,却小有名气,是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这里是昆曲的发源地,又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而且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真个是的的刮刮人杰地灵之处。

从本地少卿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此地已有人类活动。

千灯古镇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因当时吴淞江边有许多土墩,从江边数到千灯,刚好是第一千个土墩,于是人们称此地为 “千墩”,地属娄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归属娄县;以后经多次改名,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又叫“茜墩”,直属昆山县;1966年4月,茜墩正式更名为千灯。

这名改的真棒!极具文化,另蕴文艺,既好听又好味。原来那个“墩”,吴语系中有坟墩一说,不好听,不吉利;现在“千灯”,万家灯火,人丁兴旺,喜气由衷,富有喜感。

古镇横跨于千灯浦两岸,河上至今保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镇上仍保存着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并且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朴风貌。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每一步都能听到古人的低语。重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墓地、延福禅寺、千年古塔-秦峰塔、顾坚纪念馆,徐福纪念馆,千灯灯馆,古戏台……

2008年,千灯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千灯访古

——3水乡少女——

 千灯访古

——4树掩塔影入湖中——

 千灯访古

——5老宅马头墙——

 千灯访古

——6古桥廊榭水中船——

 

人有个奇怪有趣的习性,离的很近的景点,总认为唾手可得,随时可去,反而不会去,甚至错失。比如,上海人至于南京路,北京人至天安门……所以,千灯一直没去过。这次自驾天目湖一游,回程时饥肠辘辘,便顺道弯入千灯中餐,顺便游玩了一下。

小镇不大,看上去就非常古老。主要街巷就在三座古石桥之间两岸,一边有风雨长廊傍水连绵,一边是白墙黛瓦枕河小筑。

三桥连袂,隔河相望,有着宋、明、清不同时代的不同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千灯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为清代特色。

三桥竞美,步步高升,金吾长夜,朗月当空;古桥石洞,岸上半月,水中半月,称为“三桥邀月”。

是时,踏上古桥,石板磨砺包浆,桥栏青泥漫漶,潲水微风吹过,天月水月之间,摇橹船在河中穿梭,水中碧波倩影泛涟漪,船夫们哼唱着古老的曲调,诉说着古镇的往事,再来杯对酒当歌,酒不醉人,人自醉矣!

河边古宅枕河而建,红灯笼高高挂起,古镇的街巷狭窄而幽长,,铮亮温润的石板路又是古镇一宝。

古镇因水成镇,依水成街,以水聚商,由石板街相通相连。这条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

石板路主干街道长800米,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由2072块宽50公分,长2米左右的长条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

走在石板铺就的路面凹凸不平,旁边是古色古香的老屋宅院,青砖黛瓦,高槛门坎,绿苔缟痕,无不诉说古镇时代的久远,仿佛每一步都能听到古人的低语。

 千灯访古

——7古镇石板巷——

 千灯访古

——8古镇水道环卫工——

 千灯访古

——9水岸喜色——

 

 

延福禅寺. 秦峰塔

 

千灯访古
——10秦峰塔下香烛旺——

 千灯访古

——11佛门亮处现莲花——

 千灯访古

——12大僧来也——

 千灯访古

——13大雄宝殿——

 

走进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耸立的秦峰塔。其下的千年延福禅寺,历经磨难曲折,兴衰变迁,成为了古镇历史的见证者。

这座古寺最早在梁天监二年(503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赐“波若寺”;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下令将波若寺更名为“延福教寺”,并修建佛塔。

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又重建起;万历年间(1573-1619),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

明末寺庙再次毁损,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解放后和尚转业,后房移属医院;2003年,重修恢复原貌。

这座寺庙围拢千年秦峰塔而建,古朴典雅,除一般寺院都有的四大金刚、弥勒韦陀,大雄宝殿之外,还有一件世界最大的玉石卧佛,这是镇院宝贝。

据县志记载;“延福寺后面有秦望山,南接海,山上有吴时所建用于防海寇的峰火楼遗址。”另一说:“山名秦望是秦始皇登山望海之地”,故得名秦峰塔。

宝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3吨。秦峰塔上镶嵌的44尊明代的砖刻佛像。

黄寺浮屠都经风雨历程,兴衰变迁。秦峰宝塔与延福禅寺同岁,也建于梁天监二年;以后经历多次毁坏兴废,直到1994年,对秦峰塔进行彻底维修,恢复宋代风貌。当地老百姓将秦峰塔形象地比作一位少女,称其为“美人塔”。

延福禅寺与秦峰宝塔如千年老者,黄墙黛瓦间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却不见垂垂暮色,依旧老而弥坚,挺拔威严;塔刹禅房仍存几分菩提禅秘,但每当钟声响起,激荡小镇,香火烛光间已然是现代佳音。

 千灯访古

——14浮屠七级入云霄——

 千灯访古

——15禅房讲堂——

 千灯访古

——16塔刹穿堂——

 千灯访古

——17大悲阁——

 千灯访古

——18越来越好——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