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婺源(二)石城摄秋

标签:
石城摄秋秋实婺源长溪村的红叶程村和戴村敦义堂 |
分类: 国内游记 |
秋实婺源(二)石城摄秋 

橙黄朱赤凝秋色,缟墙黛瓦徽壁坼。
一声晨鸡炊烟渺,无数金线野村折。
——2爝火燃繁烟,赤焰独一柱——
——3沟壑老宅灰白黑,岭下古树橙紫翠——
【1曙雀乱紫色,朝暾迷光影】
2014年11月,又是一个金秋季节,又是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
一部SUV,四位摄影人,先上了三清山,住在山顶的神女宾馆,很幸运拍好了日落与日出,便转道去了安徽婺源的石城。
记得2008年秋,曾经到婺源拍好长溪村的红叶后,也开车来过这里。不料,当时二个村为景点收益,吵得不可开交,真所谓“城门着火殃及池鱼”,村民把进入村庄的路全部封住,不让任何人进村,前面车辆上的游客已经与村民大打出手。见势不妙,调头就走,留了遗憾。
世事难料,六年后却大大弥补了缺憾,给我们更多惊喜。
石城景区实际上是有程村和戴村组成,二个村之间有个山包将两村隔开。石城红叶景区是在戴村,该村处于山头围拢的狭长的盆地,所以一般都从程村这边居高临下的小山上拍摄。
太阳偏西,我们到达了石城。因为便于一早拍摄处于山间盆地中的石城,我们选择住在了与石城只有一丘相隔的程村村尾农家乐,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放下行李直接就去侦察地形。从我们住的地方只5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山包裂隙开口。从石阶爬上去,穿过这个裂口,约十分钟前面豁然开朗,这就是拍摄石城的最佳地点。
——5满树红叶似朱屏,不遮千年徽村韵(程村)——
——6村后色叶红,柴屋炊烟浓——
——7山林燃赤焰,小村浑火爝——
——8秋树村边合,晚烟山前斜——
这个相隔程村和戴村的小山包,山势向东北方向是个缓坡,能拍摄山下戴村全景;山包对程村方向,正好是村头石壁,直上直下,俨如古城壁,爬上山包顶能拍摄程村秋景,这个地方两个村落都能拍摄,是个摄影者拍摄石城秋色的好地方。
我们在山包上向两边拍了些照片,看看天色已晚,便回到了住宿地村庄里拍摄。
婺源的程村据说建于南宋期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只看到一个叫“敦义堂”古建,似乎还有点古老的模样,看不出千岁老暮。
村庄不大,村周围有一些红叶树和不多的徽派建筑,村舍老旧,屋檐上挑出的一条条木制晒架,放着晒秋匾萝,黑色木架配红椒黄柿煞是惹眼。
许多屋边柴房收藏着节庆时舞动的板凳龙,旁边能看到棺材厝顿,有点瘆人,吓势势滴。
正值傍晚时分,家家忙着做晚餐,时有炊烟从红霞满天的白墙黑瓦中升起,一派“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的秋寒人家
大人们忙做饭,孩子们在场院上玩耍,归鸟喳喳,童声嬉戏,是深厚乡情的味道。
…………
——9竹篾垛——
——10玩耍——
——11板凳龙(灯笼)——
——12樵农——
——13画眉鸣天——
——14晾晒架——
——15笑娃——
——16火烧云——
——17儿童——
——18懒猫——
——19炉火——
——20晒秋——
——21廊下玉米——
——22红树倚徽宅,老屋增奇彩——
养精蓄锐在农家乐吃完晚饭早早就睡了,闹钟定在凌晨2点,想着2点半到达白天侦察到的戴村前的山坡应该独占鳌头吧。
千算万算,算不过当地人!当我们打开头灯,脚高脚低,小心翼翼穿过狭谷,来到山丘时,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这里已经是人头簇拥,电光飞舞,别说前面正对戴村的第一排最好的位置已经排满,第二排也已经人人满为患了!
赶紧在第三排找了个比较适当的位置,打开三脚架算是占据了非我莫属的位置。
这让我想起了三年自然灾害时,过年前去买不凭卷的副食品,为了抢个靠前的位置,夜半三更冻得鼻涕直流,去放个破竹蓝子,放块红砖头,就算这位置是我的啦!
这里情景完全复制了那时的艰辛,后来才知道,当天一早有领导要来拍照,头天傍晚村里已经派人在第一排位置放了竹榻,叫人连夜占据了最佳位置了。
呜呼!这摄影也太邪乎了吧!!!至于如此?
不过想想我自己不也半夜三更,别说“鸡叫出门”,现在连鸡还在睡觉,已经赶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

——23石城夜未央,人声已鼎沸——
——24曦照火烧云,村寂彰影人——
——25岭高秋意浓,村小人气足——
——26赤阳芒光隔山开,寂静小村迎客来——
——28东山金毗箭,直射徽家村——
——29眩光一束峰间来,秋叶百色谷中生——
——30晨雾起平谷,秋树擎青峪——
夜深沉,人热情,月儿挂山头,银汉横贯,深山老凹的戴村民居,散落在脚下的沟壑之中看不确切,得用4秒以上的慢门才能拍出月夜山村的静谧味道。
霜飚袭来,寒气冻人,连绵的山峦中空气中弥散着冰寒草木特有的湿湿芳香,深深吸一口,竟然是淋漓尽致的痛快。裹紧寒衣,跺着脚,在白蔼蔼的晨雾中享受万籁俱寂的宁静时刻。
晨光微曦从村右侧的山坳中露出淡淡的霞色,山岭中的山村轮廓逐渐显露出来。村舍灯光渐次亮起,昏黄的街灯,碎石的小路,温柔隐约,一家烟囱冒了一下炊烟,被风挤向了幽暗的天空,接着大股柴火烧起,浓烟滚向天际,一家又一家炊火点燃,村庄被烟迷朦起来,天却亮了。
巷陌深处几缕饮烟、几声鸡鸣,几声犬吠,叫唤出的曦光穿透云雾,从两个山头之间斜射进来,被树景,房子分割成一条条,一丝丝的金线银缕,在山坳中的流岚里缱绻缠绵,在柴房炊烟中纵横捭阖。
阳光照射在徽派建筑上,高翘的马头檐角,黛瓦黔黔,古老的皖式民宅,白墙俨俨,这一切都席卷在饮烟袅袅之中,全都被忽明忽暗的光线裁剪成暗块与亮条。
最耀眼的要数村后那一排排古木,高大枫香,金色已爬满枝干;橙黄银杏,似乎正在抛洒黄金叶;紫色栾树,红的深邃……
就在这群树前,突然爆竹燃响,礼花绽开,一串串红的、绿的、紫的……搀杂于赤树橙花之中,窜行在白墙黛瓦之上,让这幅本已经过度绚丽的画卷,愈加乱了色彩,迷了光影。
爆炸惊起睡鸟无数,扑楞楞掠过树梢,向着纷红骇绿的高树扎去。
天色大亮,雾气渐散,古老的徽式山村中铺满一地霞光,我们也心满意足地收工了。
运气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不仅天气给力,光线充足,更因为领导的到来,让当地百姓家家卖足力气烧柴火,再加上为拍足领导马屁,放起了五彩烟花,锦上添花,成就我们这次意外收获。
本来安排在此二天的行程,因为领导 “恩赐”,拍到了这不可多得的绚丽照片,当天上午我们就提前离开石城去了石潭。

——30晨光入峪村方醒,焰花绽舞百花开 ——
——31光腾金树梢,雾缠黛瓦上——
——32霞光染红村边树,满山遍布摄色人——
——33一束炎光缠高树,无数烛龙衔影出(黑白)——
——34崖后圳方重,村中已抹红——
——35彤云一朵屏群峰,缟墙几领蔽民生——
——36村边燃赤焰,径直上九霄——
——37寒雾起峪沟,氤氲妆石城——
——38一树红霞飞,满村曦光中——
——39曦光冲云出,湿雾蒸不注——
——40岚雾生树烟,芒镝破拂晓——
——41金丛丹林围谷壑,霞光岚雾腾古村——
——42怎得石城多仙氲,疑为瑶台蒸寿品——
——43紫叶丹树左,白瓦灰墙右——
——44云蒸腾金桂,霞蔚飞丹枫——
——45彤云落枫香,满树见红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