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海纪行(九)——黄河谷地、坎布拉园

(2016-10-18 10:42:13)
标签:

青海果洛

格萨尔王林卡

黄河谷地

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高山垭口

分类: 国内游记

青海纪行(九)

——黄河谷地、坎布拉园
 青海纪行(九)——黄河谷地、坎布拉园
庙门昏烛金甍檐,谁捧香火燃空烟?
莲台明镜坐菩萨,结跏趺坐悔前愆。
 青海纪行(九)——黄河谷地、坎布拉园
——2黄河九曲流天光,岸坡七彩动佛幌(黄河谷地)——

 青海纪行(九)——黄河谷地、坎布拉园
——3玛尔杂角峰接天,雪帽经幡听风语(高原垭口)——
(1岭前熙日游人织,远山雨霑虹霓湿(坎布拉)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藏区果洛走了五个乡,前后十二天,行程三千多公里。
回到上海,整理照片堆砌些文字,懒懒散散,一年多得《青海纪行》拙篇有八。
今日收官,还有些到过的地方照片,集中在这尾声篇中了。好在九为阳数的极数,在中国是吉祥数字,就让这第九篇吉祥收尾。
人类对于高原的三条禁区,分别为三千米,四千米和五千米,到达这些高度,人就会出现头痛、气短、胸闷,甚至嘴唇发紫、鼻孔出血等不同高原反映。
藏区都在高原,到藏区总会翻越高山垭口,这些垭口都在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高原可怕,但短暂的停留,对人体也是有利的。在高原稀薄清爽的空气,可以扩充肺叶,强壮心脏,疏通血管,增强心肺功能。如果每年能到高原,是可以清除血管杂质,延年益寿。但不适合长期在高原,会心脏扩大,而且不可逆,所以藏民都有先天性心脏病。
翻越垭口是件既紧张又豪迈的事情,紧张是因为,会有高原反映,亲眼见到车停垭口,同行兴奋地下车,只快步行走了几步,一头载在地上。
豪迈是因为,在这几千米高峰,“一览众山小”,雪峰,群山都在脚下;还有种“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感觉,是涤荡灵魂,理清脑髓,清洁身体,征服世界的壮美。

 
——4扎拉山垭口四千多,玛尔杂角峰堆银雪——

 
——5黄河源头风光美,骄阳云间画光艳——


 
——6浮屠蓝穹对云白,英雄傲立格萨王(格萨尔王林卡)——

 
——7黄河谷间抖画布,色块光影拼神符——


 
——8喇嘛笑坐经堂前,彩旌围抱漾佛音——

 
——9黄河源头天上水,彩旌白帐牛羊追——


 
——10七月夏花开满原,嫣红粉紫妆法轮——

 

翻过了几座四千米以上的山峰垭口,到达达日县,车子直接就去了格萨尔王林卡。(林卡,在藏语中是“园林”。是以前藏族贵族上层建造的花园。)
原以为,这里一定是和格萨尔王出生,或神迹,至少是有渊源的地方。其实这里只是有个格萨尔王狮龙宫殿,供奉格萨尔王为主的寺院。
信奉格萨尔王,附庸格萨尔王,甚至杜撰的格萨尔王遗迹、传说,在藏区是司空见惯的事。
格萨尔王是神人共体的英雄,是藏民心中的神,也是他们的英雄。这些遗迹、寺院亦真亦幻,也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延续记忆中英雄的形象,到了现在却多了些许商业的考量。
《格萨尔王传》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
经专家多方考证,格萨尔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年代约是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其家乡在四川甘孜州德格的阿须草原,那儿才是格萨尔王故里,
格萨尔父亲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叫做“岭”的部落的僧伦王,格萨尔诞生那天,阿须草原上天降祥云,彩虹弥盖,格萨尔的妈妈恰时正在一块巨石边,她忍痛登石,生下格萨尔,小名唤作觉如。
以后命途多舛,直到16岁,凭借赛马登上王位,后来率众将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岭部落的大部分领土,他被称为岭国的雄狮大王。

 
——11谷壑河曲送哈达,格萨尔王驻山岚——

 
——12惟晓旌纛彰彩颜,谁知终了堆荒冢——

 
——13风动锦幄沐佛光,源头神山注黄水——


 
——14经幡无数已成冢,浮屠七座有灵骨——

 
——15疾风掀彩旆,黄河现宝相(黄河谷地)——

 
——16坡上经幡堆旧色,前缘后世晒虔诚——

在县城边的卡热东那山上,在两山夹一河的黄河谷地一侧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威风凛凛的格萨尔王骑马雕像,座骑之下是铺天盖地的经幡,这就是格萨尔王林卡。
面包车只开到半山,再上山顶是崎岖而险峻的小路,好再我们有一辆从西宁就跟着过来的越野小车,就分批拉上了山顶。
于白盔、白甲、白袍,手执银枪,胯下白马的格萨尔王雕像下,许多虔诚的藏民点起松枝糌粑,煨桑烟带去吉祥的祝福;有的围着雕像顺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转山,边转边向上空抛撒风马;也有的点一枝香烛,匍匐在地……拜谒神山我王,已经是藏民深入肌体的每日功课。
此山被无数的五彩经幡覆盖,从远处看云就是座五彩缤纷的神山。由于经幡太多,历久褪色,每年新幡就没地方好挂,所以过几年,藏民们会上山把旧经幡收起来。我们来时藏民正好在收旧幡,那堆积如山的经幡冢,又是一个特别的风景,也让人感慨时光的无情!
在山的一边可以俯瞰达日县城全景;另一边,则可以俯瞰黄河谷地的壮观景色。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里才能真正领会其含义。山下曲折蜿蜒的河流,巡行到极远山峰夹峙的天际线,便无痕地与蓝天白云相接,水似乎直接从天而降。
从巴颜喀拉山冰川雪域融水源头,经三江源流过来的黄河水,不象中下游的黄河,裹满泥浆,汹涌澎湃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也许这就是大音无声,大纯无色。黄河源头的水很绅士、很幽雅,饱含千年雪融,映着天光,低调清纯,悄然无声地流过,只在曲折弯上谦卑地激些银光,这时才能感觉它的存在。
流到这狭长的黄河谷地,形成了大片湿地,河水便调皮姿意地玩起了涂鸦,在沼泽湿田切割沙地,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有的写出古老的象形文字;有的画出天地万物……。
阳光云朵似乎也吊起了兴致,参与起这种自然孩提般地游戏,将影画在大地,走到山坡的阴影,青灰;落入水中的,变幻淡蓝……谷地简直成了水、田、光、影组成的变幻莫测画板,美得让人心颤。

 
——17赤崖千仞腾揽飞鹰,阁道 一领走游伴——

 
——18巉岩绝壁层层叠,幽壑空濛隐隐现——

 
——19连峰续岭火烧岩,深潭碧水映蓝穹——

 
——20褐叶赤岩坎布拉,层峦叠赭接云天——

 
——21丹屏垂挂围靓湖,峰峦叠翠画卷濡——

这是我们离开青海最后一个景点,西宁的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这个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景观,实际上是著名的李家峡水电工程所形成的大水库,改造成为如今以游览观赏、消夏避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自然风景名胜旅游区。
不过坎布拉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是传说中显宗、密宗、僧、尼各教派并存的佛教圣地。
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之妙。
这个景点有二种方式游览:一种是先坐游艇观湖,再坐区内交通看山;还有一种正好相反。我们选择了先电瓶车游览群山,再入湖观赏。
坐车沿盘山公路上山,到每一个景点停车游览完再随时上车。也许是天气不大好,时阴时雨,阳光有时也会羞羞答答偶尔露一下脸,所以感觉全程最好看的地方是一座小山头,上面用杉木铺成栈道,形成360度全景观景台。
爬上观景台已经气喘吁吁,但眼前“碧水挟丹山、大坝锁黄河”的壮美景观,还是让人激动不已,忘却高反。
视界里全都是朱赤紫褐,风化成各种形状的山体。有的呈柱状,陡峭直立;有些如尖塔,;气宇非凡;最多的是成排酷似故宫红城墙的山崖,高低错落,上下起伏,雄伟壮观……
随着光线云层掩映,这些红色山体,或而色若渥丹,时而灿若明霞,一会儿又深沉地晦暗成紫檀色……
一泫库水在群山环抱的岭壑间显的十分突出。水与山,形成强烈的软硬比较;岩和湖,造成朱翠色泽反差,是奇丽的风景。
陆路游览后,我们由水路乘游艇出来。天下起了大雨,把自然界的一切,朦冥在雾汽之中。
老天似乎是“人不留人天留人”的作为,但我们要飞回上海了,再见青海!

 
——22洪荒赤焰烘地幔,留此女娲补天石——

 
——23丹霞峭拔峰接峰,山麓坝子村连村——


 
——24花开岭前红艳艳,山抹朱赤火焰焰——

 
——25山影妖娆朱赤红,春水滟潋蓝靛青——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