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艳额济纳(二)——黑城遗址
 

——夕照古刹跃金辉——
 
火烧弯月勾塔楼,残城颓唐使人愁。
不闻羌笛马嘶声,唯得风沙破空留。
 

  
      
额济纳的秋天,胡杨是最迷人的地方,可要想看看古董级的东东,发思古之忧,应首推“黑城遗址”。这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这里地处古丝绸之路北缘,原来是水草丰茂的草原泽国,让择水而居的游牧民族在此生养栖息,也造就了弱水河(黑河)东岸的这座城池。
      
它在公元九世纪西夏政权时就已经崛起,名叫“亦即乃”,是党项语的“黑水城”之意。
      
这是连通内地与西域的重要枢纽,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汉朝霍去病大破匈奴后,就在此屯兵戍边。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即乃路总管府”。
      
历史更迭,时代变迁,及至大元一统后,此地又成为元朝重要边关,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此城遂遭废弃。
 

——古堡历史的沉积——

——荒漠古城现顽强——
 
——半月沙丘照佛塔——
 
      
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随着弱水河水减少,草地退化,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
      
走向黑城,路旁触目的是,一丛枝梢仍绿的骆驼草,一捧紫茎灰叶的红柳,一簇黄干篷放的芨芨草;扑入眼帘的是广袤的沙丘,无垠的戈壁……
      
就在这满目苍夷的地平线上,海市蜃楼般倏然突兀着一座城池。看着这座孤寂的残城,除了惊诧,还有搜括所有的词汇,惟有“雄浑”确切。
      
黑城平面为长方形,整个城廓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城门内加筑瓮城。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岁月磨砺,整个城池虽被流沙半埋,但村落农舍、佛堂寺龛、街衢民居等残垣断樑,仍顽强地钻出沙漠,依然保留了基本的轮廓和形制,依稀能辩出昔日车水马龙的辉煌。
      
城池西北角顶部筑有5座佛塔,大的高约13米,小的也有7、8米。独特的覆钵式已经斑驳落离,能保存至今不倒,实为惊诧!
      
巍然耸立的城墙,在流沙掩埋下,仍高耸地表十多米,仍保持着高傲俯视独立特行的风采,足见当年的雄浑。
 

——残垣遗岁月——
 
——断墙现魅影——
 
——元朝黑城明代灭,且留浮屠照孤魂——
 
——城堞浮屠镇边关——
 
      
据说,此城墙并不是用普通的黄土建造。因为就地取材的土壤是沙石和盐碱土组成,松软易散,聪明的马背民族就用大锅将土翻炒,再风干,加注糯米汁夯筑。这还不算,筑好的城墙还要叫力气最大的武士,在离城墙八匹马的距离,开弓射箭,箭矢射墙不入者为佳,不然要将城墙推倒重建。
      
也许正因为筑城者的认真,城墙造的如此考究,干打垒筑的高墙,摸上去象石头般坚硬,经过几百年的风沙蚕蚀,还能让我们见证黑城的存在。
      
不过许多城墙还是在风蚀中坍塌剥脱,有的地方形成悬墙,有的地方出现大面积裂隙,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断垣,走在城头上往往要蹦跳着越断堑。
      
于是在城墙上经常可以看到:老的畏畏缩缩,女的战战兢兢,少的蹦蹦跳跳……十分有趣。
 

——沙影城荫诉苍桑——
 
——风蚀坍塌夯土墙,当年护卫黑城池——

——风沙蚕蚀城已摧,覆钵塔楼也芨危——

——干垒城墙坚不摧——
 
      
唐代诗人王维出使塞上,将旅程所见写了首纪行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诗词中的“居延”正是黑城所在地。
      
这首诗特别能够表达黑城孤寞飘零,带点伤感悲壮的大漠景色。
      
虽然黑城墙许多地方已经颓塌,但当年伟岸壮阔的大模样仍在,走过在黑戈壁沙壤上石砌新路,踏上城内新铺的木栈道,径直就趟进了城门,再一个弯,便象掉入圈套一样,落入了瓮城。
      
瓮城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防御性护城结构,敌入瓮城,尤如瓮中之鳖,城墙上的守军下闸关门,居高临下歼灭敌寇。所以走过甬道,进到瓮城,四面高墙,高大的墙体给人威慑感和压迫感。
      
刚才在犷野上直直刮在脸上的风沙,在瓮城不得直行,拐着弯七撞八碰,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嘶鸣,实在有些恐怖。
 

——瓮城无尽风,大漠驿道无——

——大漠金戈跃铁马,城上白塔拂禅风——
 
      
紧走几步,从瓮城穿出径直爬上城墙。
      
及至城头极高处,眼前豁然开朗,翘首远望,城内断壁残埂,朽室塌屋空对天;城外乱石戈壁,月牙沙丘多思愁,景象苍凉而凄美。
      
城堞之上,五座具有西域蛮族特点和伊斯兰风格的倒钵式白塔,衬着蓝天岿然屹立。在城市很难见到这么湛蓝的天,蓝得干净,蓝得透净,蓝得就象匹光滑柔软的绸缎。那朵朵弯勾似的白云,仿佛只是落在蓝绸上丝缕,轻抖不去,风吹舞蹈。明净的蓝天下就是这片黑色戈壁中的卫城。
      
金乌西落,弯月如勾,城阴渐浓,塔影黝长,便有了些许萧杀悲凉的感觉。尤其于城楼颓墙的影子里,似乎能听到哀兵损将的叫喊声,车裂马滚的嘈杂声,箭簇破空的尖利声……
      
风从远方城下吹来,细微的沙粒扑打在脸颊上,西风中仿佛能嗅到迷人的西域人粗犷的气息,那种犀角吹响,羯鼓敲击,马嘶箭鸣的声音,好象都隐藏在墙隙裂豁中;那种金戈铁马,弩张剑拔,狼烟四起、英雄逐霸的故事……仿佛又在这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中重演。
 

——倒钵喇嘛塔,遍体是苍桑——
 
——黑城夕照有佛光——
 
——游魂孑影守孤城——
 
——曾吹胡笳引夜月,残墙佛屠不忍看——
 
      
关于这座古城,还流传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位黑将军(蒙语“哈日巴特尔”意思是“黑英雄”)在此筑城镇守,城池也被称为黑城。
      
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得皇帝欢心,遂成附马。
      
羽翼渐丰后,黑将军竟然觊觎皇权,篡权阴谋被自己老婆通报给了父皇。皇帝在盛怒,派兵攻城,却久攻不下,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
      
皇帝请巫师卜卦,并依卦象将入城水道堵截。不过数日,城内人畜饥渴,黑将军命令掘井,挖地八十丈,不见水出。万般无奈下,只得突围。
      
临行前,黑将军把金银财宝和自己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投入深井。连夜凿北部城墙,突围北上。
      
据说,现今黑城遗址西北角城墙上那个大洞,就是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在黑城内偏西北的那个大坑,相传就是当年不曾出水却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
      
此传说记载于此,因与后面将撰文的《怪树林》有关系。
      
另外,在离开黑城路边看到了此行的目的物——胡杨,先赌为快,上几张胡杨照片,挠挠心痒,哈!
 

——塔影弄晚霞——
 
——戈壁黑处红一点——
 
——远近有艳色,站卧现奇姿——
 
——红树张扬落边关——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