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2011-05-20 11:11:29)
标签:

孙氏

龙门溪

龙门古镇

龙门山

状元及第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龙门古镇孙权故里(入口)——

 

      走进古镇,满目是白色粉墙和黑色泥瓦建筑,一幢幢簇拥着,鳞次栉比的马头墙紧凑地排列开,就仿佛进入了安徽那些古老民居。
      但是这里没有徽商的阔绰豪宅,也不见徽居的金碧辉煌,除了政府官宅和祠堂仍不失气派外,大多数民宅朴实而恬淡。虽能看出修缮和重建的痕迹,但修旧如旧的建筑的风格,仍刻意地保留了原村的古老遗风。
      也许是这里出的是草民皇帝,在位时间不长,还未进入穷淫乱奢的地步?抑或这里在武学战术上用心太多,而无遐装点自己的居所?
      不过从小镇慢慢踱过,古建筑类型是还非常齐全,除了大量的徽式民居外,有牌坊,有浮屠,有庙宇;还有亭阁和祠堂……散落在古镇各个角落。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入得龙门古意浓——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曲巷通幽处,仲谋皇气足——

 

      古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厅堂宅院大多散落在大量民居里面。隔弄相觑的墙廊相接;左右相连的甚至房檐相吻;这些宅院又被纵横连理的几百条弄堂接拢。
      最有意思的是“弄堂”。对!这里管小巷胡同叫“弄堂”,和上海一模一样。
      现在上海这个地方至少在三国时是属于东吴的,就是孙权管辖皇区,也许就“弄堂”正是遗存了老家的约定俗成吧。
      上海属吴地,但三国时没有上海。“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古时松江府又称“云间”,多富诗情画意的名字。偶笔名就叫“云间子”,知道是那里人了吧!嘿嘿!话扯远了。
      这些弄堂还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很少有直楞楞到底的!绝大多数弄堂都带有美妙的孤度,诡异地弯向后面更深邃的大院或老宅。
      这也许是兵家的专门设计,让弓箭火器不能直线发射?叫马匹战车不能径直快驰?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龙峰叠秀冬官第——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雕樑老宅承千古——

 

      许多弄堂以宗族房系取名,譬如,三房弄、七房弄等,也有用官宅家府为名,比如, “馀荫堂”也叫“官房厅”,故其附近弄堂就叫“官房弄”……。大多数弄堂还是平头百姓过往,没有名称。
      厅与堂,宅与屋两边外墙便是这些弄堂,大的两骑并辔,小的二人擦肩。
      这些道路和弄堂以村中龙门溪的卵石和龙门山上条石筑就,历经岁月磨砺,散发出厚重温婉的光泽。
      是的,古镇老人说,镇里的奇怪布局是集孙武后裔和东吴大帝子孙,那么多兵家武将之才,以迷魂阵的格局所建造的。
      所以走在古镇弄堂里如坠迷宫幻阵,东西难分,仿佛要踏阴阳,循八卦方能辩识出入。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画不尽故乡景——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摄全了孙家情——

 

      最奇怪的是有一段窄弄,曲折而迷离,完全在房与房之间的夹道里穿行。却都是只有几米长的窄巷,看上去就象断头路,走到底柳暗花明是又一条小巷。
      每条弄堂或接普通民居侧门,或是官宦人家后院,或许到头就进了府宅……这些居室只要关起门来,在弄堂里转的人,只能见着上面插翼的楼檐和黑漆的大门,南北莫辨,如果没有旅游区内导向箭头指示,进去了可能就出不来了。
      这些曲折复杂的弄堂很好地保护了龙门居民的安全。据说,日本鬼子进龙门,在弄堂里转晕了,赶紧撤走。抓壮丁前门来,年青人后门钻进弄堂便不知踪影……有意思!
      鬼异神迷般的弄堂曲巷,幽静高深的官府庭院,用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道勾连。这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中,很有名气的有庆锡堂、春及堂;素怀堂、迎山堂、诚德堂、冬官厅、百狮厅等厅堂。还有至今仍在唱着戏曲的明前园中的古戏台;当然在这些深巷幽宅中最有名的当属孙家祠堂。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东吴旌旗猎猎飞,孙氏宗嗣赫赫威——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绣门花窗载历史——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明哲堂”书声朗朗,“天子堂”牌匾熠熠.

    “思源堂“戚族满坐,“余庆堂”积善有余     

     

      这里才是孙氏列宗列祖串联血缘的地方,是龙门古镇经年不衰的宗族繁衍根基,也是现在能切实感受孙权家族千年文化的实证。
      孙氏宗祠建于宋朝,祠前是个很大的广场,青砖碎石铺就,大门有左右二个旗杆石,上悬挂两面杏黄旗,简朴实用,是每年族人进行祭祖大典的聚集地。
      建筑有门厅、正厅和后堂三进,横向五间。大门后面是个戏台,堵在门后,所以门在平时实际上是打不开的,只在尊贵宾客到来时才拆台开门揖客,平时都只走偏门。
      戏台前是方砖铺地的天井,左右屋环绕,正厅楣上悬“余庆堂” 匾额,屋内梁上满挂“状元及第”和文武进士功名牌匾,反映出孙氏宗族代出名贤。这里也是孙氏家族决定重大事情的议事厅;后厅为荫堂,按主次尊卑排列孙氏列祖的牌位。
      实际上在龙门古镇里孙氏宗祠有二个,除了这个“余庆堂”,还有一个在相距不远的“思源堂”。正厅上挂着孙权大型画像,两侧分列孙氏列祖列宗神像。祠堂两侧廊庑,陈列着孙氏历代世系图和伟人简介,其中就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守护这百年基业——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古舞台唱东吴戏——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戏如人生花常开——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明前园”记人世情——

 

      看着这些千年岁月浸泡已经斑驳和神像神位,作为孙氏家庭的一员,有点诚惶诚恐,很想从这些浩瀚史料中发掘祖宗的遗脉。这才知道,孙氏后裔繁衍至今已经第58世,从宋朝以来孙氏家谱一共做了二十四届,共计61卷,有700多万文字,重量达一百余斤。真是不得了!
      除了这些个保存完好的厅堂,见证历史的厚重外,古镇压还有二处值得一看。
      其一,古戏台。这是位于“明前园”内的一个大广场、大舞台,高挑飞檐的殿宇华贵古朴,格调雍容的戏楼与和翼展两旁的厢楼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其上诗匾雕梁表现了江南古建筑文化。舞台之上,当地忧怜戏班着古装演绎着吴国风情,唱响老镇古貌……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唱不完人间悲欢——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画不尽古村素色——

 

      砚池,是另一个值得观赏的地方。这一泓沼池在古镇中央,酷似一方盛满墨的硕大砚台,似乎暗示着孙家人以读书本,以方正做人的宗训?
      池为古色古香的徽式民居和翘角飞檐朱廊包围,有艳丽山茶相缀,娇艳红桃点染;站在一定角度望去,岸上一排白屋,水中一排素墙;巷边一束红花,池里一点艳色;轻风徐拂,竟都会灵动起来,粉黛紫白浑然缤纷。
      想来此地叫“月照砚池”,月弯枝头,夜巡三更时分,这里一定是,天上明月水中影,朱廊徽屋池里人。那种空灵与清幽,会让寒窗苦读的青衿书生凭空生出许多的灵感,状元及第指日可期。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红桃绿茵临砚池——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剡溪贯老镇,画里涂古村——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老凤新雏各有声——

 

      “沿着小溪才能走出古镇”警示牌子,赫然在目!
也就是告诉进得村来的外乡人,如果在村中弄堂转晕忽了,不用着急,只要寻着溪流就可以走出八卦迷魂阵。
      这条溪流叫“龙门溪”,发源于不远处的龙门山,由龙门山瀑布湍流到此,穿村而过。
      徽式民居傍溪而筑,次第胪列;马头墙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拱石桥月洞,横卧溪畔;堤岸垂柳,倒映溪中;使溪畔人家古韵雅致,自然绘就 “小桥、流水、人家”画卷。
      和其它已经开发的古镇相比这里似乎少了许多铜臭气,至少在龙门溪的两岸几乎没有店铺。

      这远离市侩商贾的作派,使民风古朴单纯。石桥上,点着烟卷悠闲聊天的老汉;溪水边,挥舞棒槌洗衣乡女;老宅前点墨泼彩的画院学生……无不显出这古镇的淳朴和谐氛围。
      也许是受龙门山山精水灵眷顾,也许得龙门溪秀水滋养,更是负阴抱阳的风水影响,让临溪而居乡民,生活清淡安逸,世袭耕读,文武全学,人才辈出,皇气龙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龙门古镇就是这样有丰厚历史底蕴又通八卦武学的千年古镇,很值得一游。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村疃老屋水中分——
 烟雨富春江(三)龙门古镇(B)
——溪畔石桥听水声——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