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2010-12-13 17:08:27)
标签:

赵朴初

蛇蟠岛

海盗

洞窟

石头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

 

————浙江石头游记之蛇蟠岛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海盗村前见彤窟,此似丹血亦为寇——

 

      蛇蟠岛只是浙江沿海无数小岛之一,只因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岛屿采石地;采石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石洞窟遗址,有“千洞之岛”美称;这些洞窟又成了当年横行于东海、东南亚地区的海盗遮风挡雨,安家定居,甚至秘藏赃物的最好场所。
      披着“最”的花衣,沾点“盗”的匪气,小小海岛便有了点名气,成了旅游宣传、招徕生意的由头。
      从浙江省三门县城往东十多公里的六敖镇有个上敖渡船码头,客渡与车渡船各一条,乘渡船约10分钟可达。不过假日游人多时在此排队上岛要等好几个小时哦!
      我们是选择旅游淡季到此,所以很顺利地连人带车一起上了岛。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石洞何深深?枭雄气豪豪——

     

      蛇蟠岛很小,面积只有17.4平方公里。沿海边公路一路前行,所能见到的山包,全是千疮百孔、大大小小的岩洞,这些洞窟一色褚红,素面朝天,如张血盆大口。
      据说这里的石质柔韧细腻,叫“蛇蟠石”,自宋代已有名气。原来一直认为“人善受欺”,到了此地才明白“石硬也受欺”,就因为出了名。看着满山遍岛因历代采石造成的1300多个坑洞疮疤,也算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最好疏义。不过在此应改“人怕出名,石怕壮”。
      搜索一下思绪,原来所见过的洞,要么是喀斯特地形水溶碳酸岩形成的溶洞;要不就是丹霞地貌,风化形成的岩洞。蛇蟠岛上这些洞是第一次见到,是实实在在由人工开凿的!
      岛上最有名的“海盗村”“野人洞”二个景点。大同小异,都是成片连窟,洞连洞、洞套洞,洞中有洞、洞上叠洞,大洞小洞、干洞湿洞……原来都是盘据着海盗强寇的“村落”。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这是在东海的岛,这是个有洞窟的岛,快了许多出海的方便,省了许多盖房的麻烦,多了许多天然的屏障,这些自然条件成为长年在风波浪尖中搏命的海盗,歇息养生之地。谁叫咱们中国的海洋史实质上就是海盗史呢?
      这个海盗村,曾盘桓过中国海洋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海枭雄”;也招徕过“北欧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和“海盗女皇”特林娜……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海盗窝。
      油然想起去年在菲律宾时,到过的同样的海盗岛——卡儿哈甘Caohagan。都同样展示了当年叱咤海洋的中外盗人盗迹,都同样彰显了人类野性的一面,都同样告诉人们官逼民反的血腥案例。这些原来的良民,让石头的顽强,大海的狂野,磨砺出狂野的性格,留存下杀人越货,绿林豪杰双重形象。
      这不!石勒碑文记:当年此地号称“海盗祖师”和孙恩,就是在398年,因家人被官府杀害,揭竿而起,下海为盗的。
      强人挂帆自兹去,盗洞空余娱游人。海盗对于我们已经是个历史的名字罢了,这里洞窟与大海洋浑然一体,让原本带着匪气的地方,体现出怡人的风光。
      石窟因采石作工不同,分为二种地貌,一种就在平地凿石,形成不规则的蜂窝状坑穴;另一种就山里镂石,造成大大小小的洞窟。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百窟千豁空石头,山形依旧枕海流——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洞里不知石外事,只缘洞前水帘湿——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海水空朦烟雨冷,石头俨然人声中——

 

      不得不赞叹石匠们的鬼斧神镂,竟然在陡峭高耸的花岗岩石壁上,用最古老的锤凿刀钎,把整座山掏空。斧凿后的残山,经千年不塌,实在是巧夺天工,让土地爷无奈!
      走在300多个连在一起的幽穴岩洞里,洞与洞之间的石壁有的厚达数米,有的却只有寸余;宽泛些的石窟上余石樑横托,巨大的石厅中间则留有石柱支撑;更多见的是洞底开阔,向上递收的穹窿顶筑……这些不同的结构估计都是匠心运筹,随形就势制作,支撑着空山不倒。
      壁立石墙上,还能清晰地看到斧凿钎刻的整齐纹路,比当代墙画更粗犷写意。当然在面向大海野外的石墙上,因长年风化,已经砾石剥脱,却因此翻出了里面的棕紫岩块,赤棕黄紫,嶙峋斑驳,以至看上去好似神笔马良作图,蹲石鳞鳞,俨然类画;有些地方石墙斑斓,恍若天师张陵画符,字形跃跃,神鬼循迹……
      山中千洞各异,横竖旁出,上下兜转,大小不等,有宽敞气派的“聚义大厅”,面积估计有千余平方米;有窄小逼仄的“单身宿舍”,仅容数人侧身;有的洞上有洞,石梁叠屋,形成复式房间;有的洞挨着洞,石墙为隔,仿佛厅室同存……
      洞内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微风吹过,清爽宜人。大小不同的洞室,盘曲错落、连环套迭,石屋、石厅、石室有的直接开敞,面向大海野外;有的暗藏旮旯,幽暗隐晦,不著窗户……却是各有所用,大堂、居室、厨房、仓库、羊栏、牛圈,粮仓、柴火间、猪牛舍等设施,一应有俱全,甚至私塾学堂也没忘记。
      穿过一扇扇石门洞,或上或下踱进一间间石屋。在半敞的学堂石质板书前,“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仿佛仍能听到当年强寇之子们的朗朗书声,想必读的是兵书?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聚义窟海盗旧苑,蛇蟠岛旅游新场——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洞里未知春信到,门前一枝撩绿涛——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连天烽火猎猎起,抗倭伐音声声厉——

 

      最让人咂舌的是那个大约千把平方米的“聚义厅”。若大面积洞窟居然只有一柱相支撑,洞内气候温和,微风习习,清爽宜人。大厅容纳几百人绰绰有余,站在中间讲话“訇訇”有回声,想来做个天然剧场,其音响效果应该极佳。
      眼前浮现海盗们出兵前在此聚首,一呼百应,摩拳擦掌仿佛清晰可闻;掠抢后坐地分赃,猜拳掷骰,饮酒啖肉,幺五喝六,人声鼎沸情形历历在目……
      从靠近海的一边石窟钻出,爬上山包,便是一个砖石累砌的城墙,穿过一道堑门,城墙内山巅之上建瞭望亭一座,炮台、枪眼怒睁,似箭在弦蓄势待发之势。
      东望大海,近舟远鸥,一目了然,海清云白,水天一色,风景极美。
      想当年,有倭敌来犯,烽火一起,百应千呼,各洞飞箭,沿岸厉兵,艨艟齐发,着实让敌丧胆。
      石洞里还发现一处特别有意思的景色,是现代人在原来石匠巧夺天工杰作基础上再创作品,凭添了几分人文色彩。
      在一窟二屋,一明一暗的石室内,地下凿一方洼塘,积水如池。前屋壁上镌有赵朴初手笔,一个大大的“福”字,并有赵老签名和印鉴。前后二室壁厚十多公分,于近水处凿通一小洞,前后室便相通于水塘之上。
      阳光从高高的石窟窗棂中沥洒在主洞石梁上直射“福”字,再倒映入水,在后面那间幽暗的小屋内,找好适当的角度,透过近水小洞,正好能清晰地看到。由于选择角度不同,有时能看到倒映水中的“福”字,有时只能看到赵老先生的题款。
      又有通艺术者放了几条游鱼,鱼尾款款,水波鳞鳞,居然“福”字就灵动起来,恍若“福、福、福、福……”叠加而出,甚至为有福,煞是好看!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石窟前壁勒刻会倒映后墙水洞——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前壁石刻倒映福字——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前壁石刻倒映赵朴初题词——

 

      这个地方最美最佳在哪里?偶认为是在石头色彩上,以及平地凿开后留下的成千上万个呈不规则几何图形石坑。
      裸露的巨岩,绝大部分呈粉红色,显得喜庆;而被雨水打湿后,又呈为赫褐色,更叫华贵;有的石头上夹有白色石纹,红白相间,颇能刻为亵物把玩;有的石头则一色朱红如胭,醒目漂亮,如丹凤朝阳;故有“蛇蟠石”之称,是史上有名的上好石料。
      在纵横交错,连环套迭,洞窟成群的岩洞前,有一片百亩山坡被开山取石凿成了蜂窝状。一个个不规则“窝”,深浅不一,大小不同,大的有十多平方,小的则几平方;它们互相之间有厚薄不一的残留岩壁分隔;形成不同形态的岩石画面。
      有的矩归矩,有的方则方,更有多面曲体的,甚至有半球形或近乎半球形的。星罗棋布石坑长年雨水浸满,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从高处看上去,很象仙子未下完的棋盘,更似顽童散落的拼盘游戏,十分好看!
      当地人告诉我们,海盗在石窟里藏有掠夺来的无数宝贝。于是偶想,也许在这块石板下藏有黄金珠宝?也许那块石里埋有珍珠玛瑙?那位好收藏者,空闲时大可带上手电,甚至探雷器在此搜索,也许真就有收获哦!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千创百孔石不见?万家千户广厦现——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蛇蟠岛中乱石阵,三门匠人采石场——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洞中是凡家,海上成盗抢——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三)蛇蟠岛
当年取石之木梯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锡太湖帆影
后一篇:四川重庆一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