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机构是如何赚钱的?(七)为什么投资电影95%都失败了?

标签:
电影ip明星 |
分类: 投资机构是如何赚钱的 |
背景:
2017年,中国电影投拍1000部,电视剧投拍15000集,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以及网络视频内容在内的“影视内容”,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市场的投资以及市场规模持续高成长,却又高达95%的内容不赚钱,仍然有许多飞蛾扑火!那么,这么多的投资到底花在哪里?只有深度参与一个IP整个制作过程的人才说得清楚,就连金主本人,甚至影视传媒公司的人都未必说清楚,笔者不幸从一部电影的制作参与了全过程,虽然按规矩不能把这些信息披露出去,但是为了行业健康发展,不得不揭露一二。
1.
从投资金的流向分析,影视内容制作的参与者及资金流向如下:
Ø
金主,是真正的出资人,在整个影视内容价值链当中,他们是出资且不参与管理的人,主要包含企业赞助商、影视产业投资人、非专业投资人等组成。当然,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产业业内人士也开始成为金主,目的是在自己参与制作的影视内容中获得超额收益。
Ø
在早期的影视内容制作中,并没有专业的投资机构,随着影视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国内电影票房市场出现超过10亿回报的现象,引诱许多有钱人开始重视这个产业的投资,因此,专业的投资机构就随机产生,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协议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
Ø
制作公司,就是通常意义的影视传媒公司,这些公司为了保护其自身品牌,为了确保影片IP权益,为了使得资金流动更加灵活,在整个产业链中仅仅扮演组织者身份,它往往既不是投资机构,也不是制作的载体,但可能是IP权益的承载主题。
Ø
Special
Vehicle
这种特殊目的,就是把资金放在这个SPV公司,用于制作某一部影视内容,多数情况,影视内容制作完成即注销。也被称作:草台班子。
Ø
其实是在SPV公司下,具体参与影视内容制作的人员。
创作团队的分工这里不一一赘述,与钱有关的几个重要角色是制片人、财务主管、剧务负责人。
2.钱去哪儿了?
Ø
金主拿出的6亿元左右资金,被投资机构私分了3亿元,这3亿元用来回赠代表金主机构的控制人(自然人)以及投资机构实际控制人,私分投资款是“玩电影”赚钱的第一步,剩下的3亿元再向下一层传递。这一环节,就是借助影视投资洗钱的过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95%电影赔钱,许多投资机构乐此不疲的原因。
Ø
投资机构扣除了第一层3亿以外,将剩下的3亿元以协议方式投入到了制作公司,其实只是一个协议,并没有投入到制作公司股权当中而是获得了IP票房分成权,最值得回味的是,制作公司将IP票房分成分协议加在一起,给所有金主或者投资机构的分成比例超过了200%,为什么会多出了分配权?这实际上是影视制作公司惯用伎俩,后续分成时,再做技术处理。由于其承诺的分成比例超过200%,这样就让每一个金主或者投资机构感到自己所占的比例很高,掏钱的速度就会加快。(其实,这是欺诈行为!)
Ø
鉴于财务处理、版权处理、票房分成需要,制作公司并不承担影视内容的具体运作,尤其是在影视内容制作过程的避税,就需要设立SPV公司,所有的财务开支,均在这里列支,也就成为了分赃的载体。在第三次分配中,制片人(制作公司)拿走了其中50%,大约1.5亿元,剩下的1.5亿元才是真正用于内容的制作的费用。
Ø
由于电影制作涉及诸多专业,也就需要聘请大量的演职人员,也需要通过外包来解决拍摄场地、租赁服装、道具、场地、灯光、美术、化妆等设施与服务,有些电影还涉及到CGI制作等等。这一环节,其中50%的支出用于了导演、宁演员的劳务支出,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领域,1.5亿元的制作费用,7000-8000万元支付给了导演和名演员,为了使得他们少缴税,就必须采用阴阳合同,否则制作公司就会替这些应税人员缴纳至少20%的税金,将近3000万元。
真正用于制作的费用仅仅为最后的7000-8000万元,还要包含各个专业类别人员的劳务费用,其实,除了名导演和名演员外,一部影视内容制作的其他工作人员收入极少,那些提供场地、灯光、道具等-设施服务的单位,往往遭受拖欠费用的厄运,但是他们又不敢得罪制片人和导演,否则他们今后就会被封杀,永久没有饭吃!
3.票房分给谁了?怎么就赔钱了?
无论是金主,或是投资机构,或是制作公司,除了前期分赃之外,至少要给自身代表的机构或企业带来一点收入,否则,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此,票房分成就成为了他们所代表的机构的唯一收入来源。
1.75亿元,院线拿走了一半,将近8000万元,8000万元是投资机构或金主的分成,还有一部分用于纳税,6亿元投入,投资回报0.8亿元,这是一个简单的财务账,赔钱了!
4.
影视内容制作的不合法及不合规操作,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惯例”,因此,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税务部门,也无法监管,投资机构与制作公司不是拿自己钱去玩,也就不在乎影视内容制作的质量,更不关心后期票房的收入,这就是内幕。如果说他们关注票房,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次”,为了下一次还有人拿出钱来投资,继续这个游戏,继续这个循环。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崇拜明星,有些人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即便某个明星在自媒体晒一张吃饭的照片,也会赢得数百万点赞。虽然不能说影视明星个个都是坏人,但是,信仰缺失,社会道德沦丧,明星注意力经济效应,都使得这个行业的操控者、导演、艺人成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漫天要价、肆意违约、偷漏税、陪睡、吸毒等乱象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光鲜亮丽外表的背后,是一系列“潜规则”作祟,有些艺人只要一段时间不红,就会吸毒,就会患上焦虑症。从业人员不乏智力低下,艺术造诣低下,甚至社会公德缺失,这样的现象,不仅影响一代人,如果不加以修正,很可能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6.美国电影市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笔者已经对美国电影行业做了分析与论述,我们不崇洋媚外,先进的东西要学习,这里仅列出两个重要点:
Ø
按照美国电影行业组织的规定,无论你是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都需要加入各自工会,工会组织不仅对个人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估,还负责管理各级艺人的身价。如果有人乱要价,必然会被工会开除,永久不得从业。因此,几乎没有人敢于漫天要价,也没有人敢于偷漏税。
Ø
美国电影的投资十分规矩,专业的投资机构,可以代表企业、个人或机构进行影视内容的投资管理,每个专业都有严格的法律文书作为签约凭证。为了使得影片获得成功,各个投资机构都设立了专业的分析师和评估师,一个电影的投资商业计划书一旦确立,剧本有了,制片人有了,导演有了,主要演员有了,这就构成了对一部影片未来票房的保障,资金很快落实。
此外,保险在制作过程与发行过程的介入,不仅解决了制作费用问题,也解决了发行费用问题,更加使得票房有根本保障,专业,成为美国电影真正成功的原因!
(笔者早期文章:《从IP看中美影视业发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884350102yf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