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骚扰你
标签:
骚扰电话发行量纪念币来电显示潘金莲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images.blog.tom.com/newimg/469/598/2009/0130/1233274501.jpg
电话骚扰你
边地随笔之四十九
文/三木
写下这个文题是我在刚刚应付一个电话之后,忽然又一次感受到了,陌生人电话的骚扰的确很烦人。
虽然是陌生人,但听起来似乎与你非常熟悉似的,音色亲切甚至发嗲。在接电话之前我曾经看了一下来电显示,陌生的号码,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因为如果是熟悉的人换了电话打过来你拒绝接听,耽搁了事情,岂不糟糕。
在还了一声“你好”之后,我说你是谁啊?她叫着我工作用的称谓说……我是Z丽怎么你忘记我啦?
我想起了这个人,这个曾经通过长途电话,向我推销纪念北京奥运品什么什么世界奥运会纪念邮票大全的人,但我坚持说不记得了,向我传递类似信息的人有好多呢,记不得了,真不好意思,你什么事啊?她说,非得有事吗?挺长时间未联系了,打电话问候一下也不可以吗。我说哦。
你瞧,一个遥远的,非亲非故的,音色年轻而温柔的女子特意打长途电话问候你,但你只说“哦”,未免太冷漠了吧。
只是问候过后果然是“真不好意思”地提起了一件产品,一件极有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因为纪念国庆六十年在全国只发行N千册的什么什么资料精装本纪念册。我说那抱歉,我不需要,关于你说的资料,我使用极其有限,所以……她说那你收藏嘛,全国只发行N千册呀,很有收藏价值的。我说对不起,我对收藏不赶兴趣。而且关于收藏的规律是,等你认识到某件物品有收藏价值的时候,一般是都普遍被收藏了。呵呵!我干嘛跟她说这个比较片面的认识呢?于是我使用过去一贯的作法给她也给自己铺垫一个台阶,以便尽快了结这件事情。我说,你看这样可好:我帮你在单位问一下,如果有要的,就给你打电话联系,如果没有要的,就不打电话了。
这是我对一般电话推销者惯用的说法,虽然你不要她推销的东西,但没有必要让她感到难堪啊。
没想到她居然不理会这柔软的台阶,在一声谢谢过后接着问我你们单位需要多少年度笔记本。我说不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既然已经开始生硬起来,为了今后不再接到她的电话,便进一步告诉她,以后你们“出版社”再有类似产品,基本都是我不需要之类,所以,你也就不必“关照”我了。
……终于结束这次电话之后我想了起来,去年曾经利用手机的“黑名单”功能试图切断今后她的电话的,没想到,有一些智商的她换了一部电话再次实施了骚扰,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而且曾经问过她从哪里得到我的电话号码,她流行地含混说当然是你的朋友那里啦,或者,当然是有关部门提供的啦。天晓得是些什么朋友和有关部门。
比这恶劣的骚扰是在今年的三月,也是这座著名城市的人二或三次将电话打了过来,是国内一家著名报社的什么团体之类,男性,叫“L明”。也是推销类似的东西,在确定我真的不要之后,也没忘记套近乎。许诺我一旦有机会或创造了机会到该市时,他一定略尽地主之谊,丰盛的招待加上风景名胜的导游等等。我亦虚以应允,心想即便到了该市也不敢劳他大驾,否则铺天盖地的订单不把你淹掉才怪。过后我去我们市里开会,遇到同行,便有人问我,某市某报社的L明和你是什么关系?我想了许久才想起这个L明来,我说,什么关系也没有,要有的话也就是骚扰与被骚扰的关系。同行说,什么呀,你前不久不是去了某市人家L明热情接待了,还领你逛了几处风景吗!
我几乎要晕倒了,这个L明啊,骚扰我也就罢了,还设计了情节去骚扰别人,他这情报作的真是到家,我工作交际范围内的人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啊。幸亏有了这次会议,使我及时修正了L明的虚构情节。同行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我什么也没订购,他态度依然挺好的,据他讲曾经在咱们市里工作过。我说,那是,如果必要,他还与住过同一幢楼呢。
最“雷”的一次电话骚扰发生在去年奥运会前几个月的某一天,在办公室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位女性,是北方某市某银行的,单刀直入说发行某某题材纪念币,全国发行N千套,给你留了一套。我有些发懵,因为在某市银行我没有认识的人啊?于是我问,什么纪念币?她说潘金莲你知道不?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最聪明的推销者了,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什么潘金莲,西门庆倒是有所耳闻,潘金莲是谁?那女子反应更快,她在那边狠狠呆呆地说,潘金莲是你们家的。然后她就挂了电话。
速度也够快,她挂了电话,我说什么也就晚了。当然,就是她不挂电话,我该说的已经都表达完了。
因而这骚扰来的快去的疾倒也干脆。
其实,目前这种骚扰甚至已经扩展到了电视广告上,纪念币、邮票大全、手机、包治N种病的药品、医疗或健身器械等等。纪念币与邮票品的发行数量一定不会超过N千册,手机的功能与价值无与伦比数量有限,药物或医疗器械的功能堪称一绝,对头N名打进电话的购买者实行N个优惠……天上馅饼纷纷落,免费午餐处处存,还等什么,购买吧,这是最聪明的选择。潜台词是:谁不购买谁就是傻子。
电视中插入的类似广告可以换台不看,电话入侵骚扰的防卫难度就相对大些。但只要你心甘情愿当傻子,视天上的馅饼为无物,就难也不难。
我就这样劝诫过一位利用邮品印量在N千册的声音发嗲的电话骚扰者,我惊讶而焦急地说:“哇!才N千册呀,你居然不给你的亲朋好友留者,你这种精神可真是感人啊。”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无可奈何转而“顺其自然”地应对了这样一位电话骚扰者:他在我们学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骚扰分子不知道怎么获得这个信息的,所以打来了电话,推销复习资料,曰五折,给开正式发票。意思是给这位同事留有五折空间。但我的同事说不要。然而,骚扰者居然满有把握地把一大堆复习资料发了过来。我的同事很是愕然,便将其堆在角落里不管。过不久骚扰者打来电话问书款,我的同事说,我根本没定。对方说我已经发过去了,同事说,我没同意你发过来,我对你这强加的行为不负责任,我没有这个义务。
于是开始了扯皮马拉松。
后来,骚扰者无奈说,那你把材料给我发过来吧。我同事说,我没这个义务,也没这笔经费预算,暂时给你保管着就对得起你了,你自己来取吧。
几千里的路程啊……
现在那些材料还在他办公室一角堆放着,同事已经基本不接他的电话了,甚至来电显示他所在的城市区号别人的电话,他都反感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凑巧电话又响了,陌生的号码,不知是不是又一个号称什么纪念品发行量在N千的骚扰者,我要不要接这个电话呢?
……
写于2009年6月3日
(原创,版权作者所有)
http://images.blog.tom.com/newimg/469/598/2009/0303/1236085294.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