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设计一款电脑手机产品,通常都要用1年半左右的时间,事实上,我们在2003年6月就启动了ET960的项目规划工作。当时的项目编号是“Marlin”,这是《海底总动员》中一条小丑鱼的名字,以海洋生物命名项目是联想电脑手机的研发部门的传统,在大家的概念中,可能是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像鱼罐头一样,卖到千家万户吧:)
规划定义产品的的第一步,就是针对目标受众进行分析,我们进行了焦点用户访谈以及老客户的调研回访,通过这些访谈,我们从客户那里,获得了我们原有产品的反馈意见以及用户的潜在需求,这些意见被我们用一个详细的表格记录了下来,这些就是最原始的VOC
(Voice of customer),这些VOC覆盖了产品的各个部分:硬件配置、软件功能、外观结构、包装配件等等。
Marlin的目标受众是顶级型的用户,其中包含了高级商务用户、政府官员、中小企业主等,他们习惯于享受高品质的产品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因此Marlin的外观设计首先就必须能够体现顶级产品的品质,这个要求被高度的重视起来。结合了一些客户的反馈,我们在硬件上面设置了一些基本要求,比如产品的主要尺寸、旋转的摄像头、滚轮等,在这些初步的结论确立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设计的下一个阶段:头脑风暴。
在头脑风暴中,研发项目组同IDC(联想工业设计中心)的设计师一起,进行了开放式的讨论,这些讨论没有太多的约束,于是在第一轮讨论结束之后,我们得到了20多张设计草图,这20多张草图非常简陋,基本都只有一些线条以及关键部位的描述,但是不可否认,这20多个草图都非常有想法。在这20多张草图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投票选举,从中选出了3个方向做细节设计。非常有意思的是,Marlin
现在的外观,是这3个方向中最简陋的一个,但是也是最具个性的一个,它的设计理念,是来自于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以此来象征产品的顶级品质。
下一步的细节设计,被交给了IDC的设计师们,他们在这些黑白线条的基础上,绘制了产品的六视图,这些六视图包含了产品的各个细节,产品的每个线条、每个按键、所用的材质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了保证设计师做出的外观设计是技术可实现的,研发的资深工程师三天两头跑IDC进行同步沟通。最后,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三幅精美的ID效果图。
然后又是一轮艰巨的讨论、评选,不可否认这三个ID都非常出色,其中一款特别象MOTO的A780,另外一款象索爱的P910C。在2003年的秋天,我们的创意同我们的竞争对手无限地接近,最终我们非常幸运的挑选了第三款,也就是Marlin现在的样子,不然,在今天MOTO和索爱强大的品牌优势下,我们的设计一定会被大家看成是抄袭。
外观确定之后,就是紧张的开发阶段,此时,已经是2003年的年底了。当然,在确定外观的阶段中,硬件和软件也没有闲着,此时产品的配置规格以及软件功能基本都确定下来了。
在Marlin
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的各个部门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对于产品部门来讲,要分析一年半之后的市场情况,分析竞争对手,选定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卖点,而看清未来的方向,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对于研发部门来讲,更多新feature的导入,需要尽快地吸收消化新的部件、新的软件,并加以集成,使其变成可生产的产品。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某些部件都是在Marlin的研发时间表中间才开始量产,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Marlin
的很多器件都在自于国际大厂,采购部门必须推动他们第一时间给联想支持,其中的压力不言而喻。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跨部门的合作非常紧密,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有一个实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Marlin采用了Sharp的CCD摄像头,由于Marlin的旋转摄像头设计,导致了它无法采用Sharp标准的FPC,必须进行定制。而此时Sharp开出了一个很高的价格,不仅摄像头的单价要上涨,而且还必须支付一笔NRE。
采购部门经过1个多月的沟通,一直成效不大,于是,采购部门邀请产品、研发部门一起参与谈判,并且邀请了Sharp中国区的总经理到厦门来洽谈。在会议上,产品部门分析了中国高端市场的趋势,联想的定位以及远景、roadmap,技术部门分析了摄像头修改FPC的工序调整需要增加的成本因素,采购部门介绍了同其他摄像头供应商的配合模式以及相应的支持、报价。然后,又请公司高层一起参与到会议中,确立了双方长期策略合作的意愿。最后,Sharp给了联想非常大的支持,不仅免去了定制所需要的NRE,而且摄像头本身的单价也降低了几个美金。按照他们公司老总的话来讲:他感受到联想移动和别的手机厂商不一样,很专业,他对同这样的公司合作有信心。
其实,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有时是质量部门同研发部门配合,解决了设计中的隐患;有时是产品部门同研发部门配合,谈定了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商务模式,加快了开发过程;有时是质量同采购部门配合,砍掉不合格的供应商,选定更优质的合作伙伴。各个部门的TEAM
WORK,最终保证了产品的按时按质上市。
在产品开发的背后,可能大家都会感到神秘,的确,我们拥有激情,但是我们不依赖激情;我们拥有灵感,但是我们不依赖灵感;我们所依赖的,是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的信念,将产品所有的一切,变得可执行,一次不行就做第二次,跌倒了总结教训再努力,仅此而已。
后一篇:微软终于动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