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孙子兵法》有感之:以正合,以奇胜/刘长林

(2018-07-04 05:00:00)
标签:

孙子兵法

杂谈

分类: 杂谈
读《孙子兵法》有感之:以正合,以奇胜    /刘长林

    诗曰:
          出其不意巧取胜,
          战势多变无尽穷。
          泼水成冰敌无奈,
          老弱病残守孤城。注1
          文帝爱臣张释之,
          与众不同展奇锋。注2
          抬棺上书明海瑞,
          赤胆忠心铁骨铮。注3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            之?”

意思是:一般作战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奇与正的互相转化,如同沿着圆环找不着头儿一样,谁能穷尽它?

也就是说:用兵讲究变化无穷,战术讲究出奇制胜。“正兵”当敌,压住阵脚;另出奇兵自会有奇效,只有这样才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战争往往是智慧与谋略的比拼,各种奇招妙计往往比战斗本身更具有刺激性。“奇招”就是敌方意想不到的妙招,会使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制敌取胜。

注1:
    这是“司马楚之泼水筑冰城”的故事。北魏太武初期,朔州刺史司马楚之被封为琅琊王。镇守边关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足智多谋而闻名于边塞。有一次他率军督运粮草,少数民族柔然企图袭击魏军,当时,军中有一只毛驴被割了耳朵,众将士都不知道何故。司马楚之略一思索,说道:“这一定是柔然人派的奸细潜入侦察,割了驴耳回去复命。”众人得知敌人要来进攻,惊慌地说:“我们的精锐兵力都去筹备粮草,只剩下老弱病残,如何守城?”司马楚之胸有成竹地说:“我自有妙计。”说完就分派兵力砍伐柳条编筑城墙,同时取水往上泼。由于天气寒冷,一夜的功夫,低矮的土城墙就被“冰墙”加高加固,并且滑不可攀。柔然大军兵临城下却无计可施,只好草草退兵。

注2:
    张释之是西汉人。年少时不甘于养尊处优的闲散生活,向往仕途。他对哥哥说:“好男儿当博取功名,权贵天下。”哥哥非常高兴,广施钱财,为他谋得骑郎官之职,为汉文帝效命。十年过去他从未升迁,便觉得心灰意冷,准备辞官回乡。好友中郎将袁盎听说就问他:“你知道不得升迁的缘故吗?”见他不明白,进一步点拨他:“你聪明机智,求功心切。凡事唯恐落于人后,处处争锋。人所共见之事,你争先言之,皇上不以为然。同僚却视你为敌,焉有胜算?只要你言人所未道,力争与众不同,定有功成。”张释之恍然大悟。从此凡事都深思熟虑,不再人云亦云。袁盎帮他改任了接待宾客的官职。有一次张释之随同汉文帝视察皇家虎园,汉文帝问了几个问题,掌管上林苑的尉官回答不得体,没想到只管理虎圈的啬夫官,却回答得十分流利。汉文帝非常高兴的夸奖他,随行官员都随声附和,指责尉官。张释之一言未发。当汉文帝命张释之传达旨意,任用啬夫官替代尉官时,张释之说:“陛下且慢,您认为绛侯周勃如何?”汉文帝一愣:“他忠实可靠,是难得的忠臣。”“您认为东阳侯张相如又如何?”“他也是难得的忠臣。你是何意?”张释之不慌不忙上前回答:“他们二人都是拙于言辞,但都有大功于国,忠贞不贰。可见皇上观人任事,不以善言为要。秦朝任用舞文弄墨的刀笔吏,不料他们只注重法规条令,从不体察民情,终至国家衰亡。如今陛下因啬夫官能说会道而破格任用他,我担心此风一开,朝中众官员便不讲实效而争相巧言,请陛下明鉴。”汉文帝十分高兴的采纳了张释之的意见,收回成命。还命他上御车陪同回京。回宫后马上任命他为公车令总管宫中。有一天,太子同梁王共乘一车上朝长驱直入,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啊,百官见怪不怪。张释之却上前拦下,不依不饶。太子和梁王只得下车步行。事后张释之还向汉文帝上书,弹劾二人不敬之罪。汉文帝十分高兴,召集群臣说:“维护朝纲,不媚于上。说得好听,谁向张爱卿这样敢作敢为呢?这便是朕的忠臣,可托大任。”于是张释之再升官职为中大夫,不久又升为中郎将。又有一次张释之陪同汉文帝视察为文帝所建的霸陵,汉文帝说:“如果用北山的石头做棺椁,用麻絮塞紧缝隙,再用漆封之,坚固无比,不用担心他人开启了。”随行群臣一致赞同连连称秒。张释之却反其道而言之:“此虽妙法,却终难免失。倘若棺椁中无有诱人的珍宝,避开他人的觊觎之心,不就更好了吗?”汉文帝连声夸赞张释之见识不凡,更加欣赏他的与众不同,重用他为廷尉,宠信非常。
    
注3:
    这是“明臣海瑞抬棺上书”的故事。明世宗信奉道教、神仙,幻想羽化成仙。因此荒废朝政。许多奸佞小人进献符瑞,博取皇上欢心;而一些忠臣如杨最、杨爵却因直言劝谏而被投入天牢。当时刚直不阿的清官海瑞,听说此事,写好谏书:“臣听说,君主是全国万事万物之主,责任犹如泰山之重,要实现这一重任,应该托付给群臣百官,让他们畅所欲言,共同理政。如今,我却听说两位忠臣因直谏而被降罪,正在监牢里与跳蚤虫类为伍,实在太不应该1奸臣们拿着奉禄,专好阿谀奉承;忠臣害怕而不敢进言。为此臣感到不胜悲哀愤恨,前来冒死直谏:请皇上释放牢中的忠臣,远离奸佞,赶快上朝理政吧!”皇上勃然大怒:“他竟敢逆风而上,胆子太大了!抓起来打入死牢,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道:“皇上息怒,听说他知道此行必会触怒皇上,早就买了一口棺材,告别妻儿独自一人赶着马车,来京进谏,此刻等待皇上降罪,根本就没有跑的意思。”明世宗知道海瑞平素就不守成规,而且是个不怕死的忠臣。沉默良久,说:“让他回去吧,朕就不治他的罪了。释放杨最、杨爵,官复原职。”从此明世宗收敛了许多。

转载自刘长林博客(2018-03-28 11:20: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