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龚军平

(2003-04-10 10:32:08)
分类: 厚德自强的清华和清华人

永远的龚军平

 

天妒英才!龚军平同学在2003年5月9日23时25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他曾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他无限眷恋的、30年来给过他无限温暖、最后给了他无限创伤的人间世界。

 

军平1972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西,天资聪颖,1987年15岁时从江西考上清华大学少年班,1988年转入计73班,是计73班的小弟弟,成绩优秀,热爱生活,为人开朗、厚道,深得老师和同学的人缘。

 

军平1992年本科毕业后在清华计算机系继续读研。1996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后留学美国。在美国与清华的师妹喜结良缘,喜生贵子,他可爱的宝贝儿子现在尚未满3岁。军平人生旅途的前30年是勤奋的、刻苦的,又是成功的、幸运的。他恍如天之骄子,人生旅程上照耀着阳光、铺满鲜花,充满欢笑。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但是,军平在未到三十而立的时候,遭遇了他人生的大劫难,苍天对他太不公了。2002年军平代表美方与江西东华理工学院合建莫斯软件学院成功,尝试将美国的教育内容引入到国内。2002年8月回江西参加签字仪式时由于劳累过度而病倒,由于劳累过度而病倒,住进了南昌当地的医院。由于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将他的病作为普通肿瘤治疗。一直拖了半年多,终于确诊为淋巴瘤型白血病。到2003年3月中旬,病情急剧恶化,龚军平通过EMAIL向清华的同学发出帮助的请求。

 

军平这次病情非常严重,并已严重拖延,需要骨髓移植,考虑到北京人民医院是亚洲最好的骨髓移植手术医院,经过与军平本人、家属、同学等商议,大家决定就诊北京人民医院血液科。经过紧张的准备和北京人民医院的配合,军平在2003年4月3日进入北京人民医院。其实当时都已经考虑到了北京SARS开始蔓延的情况,但是,大家出于对于政府、卫生系统和医院医疗水平的信任,特别是卫生部张前部长4月2日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表会上向全世界信誓旦旦地保证“北京是安全的,请大家放心地在北京生活和旅游”,军平就照原定计划来到了北京人民医院。与北京人民医院距离不到100米的,就是国家卫生部的办公大楼。

 

4月份,经过北京人民医院的两次化疗,军平的病情得到稳定,但是白细胞数量非常低(300-400之间),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和家属等都开始寻找合适的骨髓。这个时候的军平,依然那么乐观、开朗,充满着战胜病魔的信心。4月6日下午,计73班的5个同学专程到北京人民医院探望军平。为保护自己,也为保护军平免遭感染,当时大家都带着口罩,来到军平的病房,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谈,鼓励他、支持他。虽然军平刚化疗完,身体很虚弱,话语短促,但是大家能感觉到他的坚强与积极。

 

人生变幻,世事无常,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是同学们与军平的最后一次见面,从此一别就分隔到两个世界,成了真正的生离死别!4月9日晚,一个病人转床,转到龚军平旁边的一张空床上,第二天上午,那个病人就出院了。事情过去将近两周,4月23日,主治大夫突然让军平去拍胸部X光片,并且告诉他,4月9日晚上那位住过一晚的病人已经被当作非典疑似病人而被隔离了。到了4月24日,鉴于北京人民医院众多医护人员和病人被感染SARS的恶劣情况,人民医院成为首批被依法隔离的地区之一。军平由于持续发烧(他在去北京前就一直发烧,肺部一直有感染),被怀疑感染SARS,转到北京地坛医院隔离观察。到5月1日为止,尚未确诊是否感染,但是他的白血病治疗被迫中止。来北京照顾他生活的父亲被同时隔离在北京人民医院,母亲给隔离在北京租住的房子里面,妻子和三岁的儿子鉴于北京目前的疫情只能留在美国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北京迅猛爆发的SARS疫情,让毫无准备的卫生系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顿时地坛医院病房人满为患,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没有能处理白血病等严重病症经验的医生和必要的药品、设备。军平在地坛医院观察SARS期间,三个病人同一病房,虽经他本人和大家的极力争取,依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军平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天灾成人祸,国难酿家难!

 

军平一直坚定、顽强,从2002年8月份以来8个多月,他独自坚强地与白血病作着顽强的抗争。到了北京,在同学探望和慰问时,他也表示出乐观、豁然的人生态度,对于战胜疾病有充分的信心。直到被转送到北京地坛医院观察后,他依然顽强、积极、认真地和医生交流,和同学联系,显示超乎常人的冷静与积极。同学们、朋友们都通过EMAIL、电话以及短信,表示各种各样的关心和支持,对他的勇气和坚强表示充分的敬意,认为他是同学们的骄傲,希望他能与白血病、SARS两大可怕的病魔作最顽强的抗争,争取早日康复,重新回到爱他的亲友和同学们的队伍中来。

 

在4月28日晚上,军平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他的心理素质可能和这么多年的经历有关:“从中国到美国,再从美国到中国,也是面临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心理准备,你可能也是觉得六神无主,但经历得多了,你就会说,一样样来吧,一样样处理,总是会挺过去的。人的信心来自于看待生活的方法和态度,我在美国学过心理学。心理学上讲,行为和意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光讲信心没有用,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树立信心。所以,我每天跟同学联系,给他们发短信,让他们快乐一点,看着他们的反应,我也高兴。而我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保证睡觉吃饭,每天告诉自己,睡好吃好,周而复始。这就是我的‘咒语’。”在电话中他依然能乐观、微笑。

 

在地坛医院,军平对于生与死有了直接的认识和体会。与他同时从人民医院转到地坛医院的一个女病人,几天后排除了“非典”嫌疑喜知身孕的事情让他感触良多:“又一个生命开始了,所谓生生不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在最危险的环境,总是会有新的生命要诞生,要来到这个充满欢乐也充满艰辛的人世间。如果抱着坦然和乐观的态度笑面人生,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他说。但是,和他同一病房的一个71岁老人,在进入地坛医院4天后,猝然去世了,让军平感受到了死神紧追的步伐,只有抖擞精神去与死神作最后的抗争!

 

军平是普通的人,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他的家人,热爱他的工作。但是,军平又是一个刚毅、勇敢的人,在没有亲友的陪伴、没有悉心的护理、没有基本的营养的恶劣环境下,每天面对着恐惧、面对着白血病和SARS两大死神的疯狂进逼,从4月24日开始他顽强地抗争了整整15天,直到5月8日,他病情严重恶化,采用了呼吸机,陷入了昏迷状态。在他临终前,陪伴他的,是亲人们、同学们、朋友们通过短信发去的声声热切问候和关怀,在他的枕边怀中,是他未满3岁的稚气可爱儿子的4张照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对于身陷危城的军平更是不幸中的大不幸!对于军平的挚爱亲人,又是灾难中的大灾难!人间罕见的惨情,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在国际化都市的北京,竟然如此猝然而猛烈地轰击到军平一家的头上,一切言语、一切眼泪都不足以表达大家心中的哀思和悲凉。苍天在上,何以如此对待你善良淳朴的子民!

 

苍天是有情的,5月10日的北京,乌云压顶,寒风阵阵,阴雨绵绵,仿佛为军平的不幸而落泪、嘶鸣!人间更是有情的,得知军平的噩耗,北京人民医院已经向北京防疫指挥总部打报告申请提前解除军平父亲的隔离,让他老人家能料理军平的后事;北京地坛医院方面也答应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留军平的遗物,以便他的亲人善后和留作纪念。清华的老师、同学也通过电话、短信和邮件纷纷表达了对军平的哀悼和对他亲人的慰问。愿军平在天之灵能感受到亲人、朋友、同学的哀思,在没有病痛、没有烦恼的天国永享他的荣耀、他的安宁!

 

逝者长已矣,生者尤思进。军平一生艰苦的奋斗和顽强的抗争,是我们的骄傲,是社会的榜样。人生坎坷,病魔狰狞,只有勇敢地面对,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那么战胜艰险和病魔的可能性就更胜一分。军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激烈动荡中殉身,但愿军平的悲惨遭遇将成为一去不返的历史记忆,中国的民众从此能获得更多的生命保障和更全面、更完整的天赋人权,那么国家幸甚,人民幸甚!虽然军平最后倒下了,但是他给这个世界更多的微笑和更多的激励,留下了值得大家珍惜的财富,军平回报社会的比他索取的要多得多!

 

军平虽然不能实现清华呼吁莘莘学子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但是他无愧于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源泉和根本,坚守岗位,坚守良心,是我们在艰难时刻的唯一选择,也是我们对军平的最好缅怀。

 

军平安息吧,你是孝顺的儿子、慈爱的父亲,你是我们的好同学、好弟弟、好知己,你是我们的骄傲、清华的骄傲、人类的骄傲!你的音容笑貌将永留人世,你的乐观坚强将永远鼓舞我们,你以生命之血染红了五月的鲜花!

 

军平千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