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树
中国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61
  • 关注人气:2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2010-01-15 20:17:31)
标签:

鼓楼

铜壶滴漏

照壁

水钟

陈烈

福州

分类: 八闽三山---故乡风物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我曾经非常遗憾千年古城福州城垣的消亡,花了时间沿着史书上记载的城池走向,实地考察了一番,感慨之余写了一组博文《福州“城”何在》。其中有一篇写福州的鼓楼。文中写道,“一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的中心地带都建有鼓楼,这在古代多为标志性建筑,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神圣地位”。鼓楼是历史的象征,很难被取代,北京、南京、西安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鼓楼,历尽沧桑,至今屹立。鼓楼,福州也曾拥有,但福州鼓楼的命运更加坎坷。据记载福州的鼓楼建于唐代,千余年来更名7次,重大修建10次,遭大火5次,飞机轰炸1次,直到上世纪50年代道路扩建,终于从人们视线中彻底消失。只是相当数量市民依旧念兹在兹,至今犹忆当年容。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鼓楼,已经深深融入福州文化,本地很多俗语典故都与鼓楼有关。我在《留住鼓楼》中曾记叙了几段,行文中又记起一个足以与陆游笔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相嫓美的故事。北宋元丰年间,诗人陈烈,家居郎官巷,离鼓楼不远。时刘瑾为福州太守,元宵灯节,强令百姓每户捐灯十盏,百姓生活困苦敢怒不敢言。陈烈愤登鼓楼,在楼上高悬的大灯笼上题诗:“富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顿时全城哗然,刘瑾不得不暂缓捐灯令。就是这样一首关心民瘼,现实主义的诗作,让陈烈名传千古。

 

千年鼓楼故事多,于是福州人就永远解不开浓郁的鼓楼情结。鼓楼曾是福州城的一道风景,于是榕城百姓心中永远挥之不去这一段记忆。多年来民俗专家,政协委员,耆德硕老都在不断建言要重建鼓楼。可鼓楼一带早成通衢大道,商业中心,鼓楼一带传统的政治中枢地位也一直未改。或许正出于这些考虑,当局权衡之下,只是规划在原鼓楼遗址上建公园,而不是重建鼓楼,让我们这些想重睹鼓楼丰采的人心无所系,深感遗憾。

 

如今决策已成现实。清晨雾霭渐散,傍晚华灯初上,我们在市井喧闹中可以觅一隅宁静,这就是鼓楼前的鼓楼遗址公园。几棵古榕,长须飘飘,绿阴如盖;一行修竹,刚劲清新,生机盎然。遗址公园的主体是,2001年福州市考古队对鼓楼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现场。建设者们在当年的发掘现场上方架设了一层透明的钢化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遗址内印有牡丹莲花花纹的地砖、斜坡过道和规整的布局。据说发掘时铭文砖上有文字“后唐天成四年重竖鼓角楼”,可证明现遗址是后唐四年(公元929年)重建的鼓楼。在主体房间内发现了六块柱础石,可推断为修复重建。各朝代断层面分明,展现了各时期鼓楼的面貌。可以说这就是福州的“年轮”,它真实记载了千百年来福州发展的历程。遗址上还摆放了当初发掘发现的如鹿角器、绿彩盅、盘口壶等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明清时期的一些珍贵文物。可惜这钢化玻璃设计十分失败,熠熠生辉却是光污染,让人趴在玻璃上也无法看清内容。

 

福州的鼓楼,唐建时初只是州城门。随着历史推进,不断改扩建地位日渐显赫。宋时,已是双门并在城上建楼九间。官府在楼上设铜壶滴漏用来计时,鼓角报更。明时已是“全闽第一楼”,尔后重要公告、科举榜文都在此发布,繁盛一时。近代改装一架大时钟。鼓楼悠扬的钟声曾经与百姓的生活如影随形,密不可分,演绎着百姓生活的悲欢离合。更牵动闽台两岸学子驿动的心,与不远的贡院组成一幅独特的景观。或许正是为了这难拂的一抹情愫,遗址公园在古榕树下,设立了一个宋代风格的水钟,模仿铜壶滴漏,小铜人按时鸣金,甚好。那精巧的制作,吸引了很多游客留连赞叹。

遗址附近立有一堵照壁,照壁上方是以画轴长卷似在描绘自唐以来福州古城变迁。壁尚空白,据介绍,将采用青铜铸造图形浮雕再现鼓楼不同朝代发展规模。两旁已配一对五福拱寿石雕,造型栩栩如生。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鼓楼遗址公园,位于鼓屏路与鼓西路交叉口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柱础石与玻璃钢覆盖的发掘现场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发掘现场,古代文化层清晰可辨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宋代风格的水钟,模仿铜壶滴漏,小铜人会按时鸣金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几棵古榕,长须飘飘,绿阴如盖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拟重现鼓楼历史变迁的照壁


鼓楼,且留遗址建公园  照壁上方是以画轴长卷似在描绘自唐以来福州古城变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流萤点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