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2009-11-23 15:19:05)
标签:

林则徐星

林则徐出生地

中山路

左营司

福州

文化

分类: 八闽三山---故乡风物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徜徉在中山路,常常从中山堂想起前清的贡院。有时也默然面对依岩构筑的萨镇冰晚年住的“仁寿堂”,有时还穿过冶山再到山南侧的欧冶池。抚今怀古,感慨万千。断续写了几篇博文,可对于路口的林则徐出生地尚未落笔,总觉得言犹未尽、情尚可诉。

1840年之后,没有那个官员能比林则徐赢得更多的美誉。直到如今政治人物开口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抒豪情总忘不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连反驳节衣缩食为儿辈时,我的论调也离不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林公可谓深得人心,让后人敬仰有加。

 

可是我知道,林则徐出生地这“百年老屋”原是在离贡院不远的一条叫做左营司的小巷里,并不座落在中山路上。这条小巷和福州许多著名的坊巷一样早已灰飞烟灭。我知道这老屋,历尽沧桑,虽有迹可寻,但早已面目全非了。但对伟人,能有个地方瞻仰、怀念,让我们的情感有所寄托,可以抒发,总是好的。联想福州以至全国多少名人故居堙没在“旧城改造”、开发建设之中,能修复、重建、仿建的已是凤毛麟角。这块林则徐遗迹,也是以“迎接97香港回归”名义,从开发商推土机下抢救下来的,弥觉可贵。于是抽空走进修葺一新的“百年旧屋”,拍一些相片,发一些议论,这样中山路怀古系列就可画上一个休止符了。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枣红的大理石镌刻着“林则徐出生地”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镂空的围墙,绿茵茵的草坪。花木扶疏中耸立着“林则徐星”纪念碑。这碑于2000年,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周年之际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1996年北京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惯例拥有命名权。中科院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此驻足瞻仰良久。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依次走进骈体并列的“林家支祠”和“罗氏试馆”。

“林家支祠”,是林则徐出生地。乾隆五十年(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在此出生。据清施鸿保《闽杂记》卷四林文忠公取名记载,林则徐出生时,刚好新任命的福建巡抚徐嗣曾鸣锣开道经过此地,林则徐父亲林宾日认为这是好兆头,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象徐,于是取名林则徐。又有传说出生那天夜里,其父“梦中亲见凤凰飞”,孩子一降生,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美称的南朝才子徐陵,是个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则徐 ”。林宾日一介寒士,醉心举业,不甘“以贫废学 ”。屡次参加府试,不克终试,不得不以教读、讲学为生。望儿成龙,光宗耀祖,重振门庭,一直是梦寐以求的,取名之义寓寄其厚望显见。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罗氏试馆”是林则徐启蒙之地。

4岁时,林则徐父亲参加乡试,未能中举。只好就馆于罗氏,并携林则徐到罗氏馆读书,“怀之入塾,抱之膝上””,“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授之”。7岁时,便教以作文。一直到12岁,林则徐一直跟随父亲,后就学于鳌峰书院。宦海浮沉,回忆曩昔: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可见一直到20岁中举之前,林则徐主要是在父亲的教诲和熏陶下,在“罗氏试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此走上“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林则徐出生贫寒。其父仕途无望不得不“自食其力 ”,出外当私塾先生。充其量只是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是一个主要靠脑力劳动和部分体力劳动为生的自由职业者。林则徐的诸多姐妹和母亲都从事女红,剪札“象花生”,“遂贸真值,以佐家计 ”。林父靠自己“舌耕”的积蓄,在左营司巷典来一间小屋,“迁就度日 ”。这出生地老屋之简陋、逼仄,可以想象。这里不是“林则徐故居”,在福州文藻山另有一座故居,那是当了督抚钦差大臣显达后置的产业“尚书第”,林称之为“云左山房”。林则徐本人也不避讳,曾回忆说:“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座,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慄手皲,恒至漏尽。此情此景,宛若昨天”破屋下的艰苦历历可见。

 

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眼前的林则徐出生地老屋,白墙青瓦、花红榕绿,庭院错落,窗明几净,应有违历史的真实。但如果重现为秋风之所破、搖搖欲堕破屋三椽,一家人“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当年的情景,合适吗?“破屋三椽”,如何能担负起福州市人民政府赋予的“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的重任?如何能担负起年均近10万名游客在此穿梭进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重任?

或许还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好。

或许还是修葺一新比残破万状好。

 

链接:中山路怀古系列

 

 
 
更多相片请点击进入,或到博客相册欣赏:中山路怀古—走进林则徐出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配画]老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