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树梨花压海棠”--谈杨翁之恋( 文化品茗系列)

(2008-05-03 16:03:18)
标签:

文化

情感

婚姻

文化品茗

名人

翁帆

杂谈

分类: 史林折枝---读书杂记

一树梨花压海棠”-----谈杨翁之恋( 文化品茗系列)

 

杨振宁翁帆携手已走过第三年。

2005年,当时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一段传奇姻缘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三年过去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如何?这几天网上重新热议。

看着看着,我忆起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说的是:

北宋词人张先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美女惠惠为妾,苏东坡前去贺喜,戏作一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
    古今中外,这现象屡见不鲜,只因为是名人的风流韵事,就特别让人津津乐道。有好事者曾评出中国名人中的十大老夫少妻(组图)杨翁名列其中

http://www.sxzx.net/News/Files/7846_1.html

杨振宁曾题诗赠翁帆: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翁帆和杨振宁的恋情和婚姻,由于巨大的年龄落差、代沟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道德层面的争论。

有人支持他们勇于开拓幸福,也有人批评这对老少配。批评的代表是一名女作家路平,她在《亚洲周刊》的专栏中发表文章,对他们的婚姻提出抗议,反对将名衔、地位、财富、容貌等表面的附丽,当成通往幸福的金光之道。

曾有记者问翁帆,如何形容她和丈夫的目前的这段情,是浪漫的,还是刻骨铭心?

翁帆听了这个问题,沉默起来,要求记者让她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想了想约一分钟后,翁帆才缓缓回答:“用浪漫来形容不是完全正确,每天不可能都浪漫。我想我们是互相作伴和互相扶持。”

翁帆声称:代沟不需要祢补,我们已经学会彼此欣赏,我们通过两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感受,然后把对方介绍到彼此的年代里。

现在,杨振宁翁帆携手已走进或许是“幸福婚姻”的第三年。让我们回顾一下对这“老少恋”现象的争论:

------婚姻的前提就是爱情,婚姻讲究爱情的纯粹性。任何非爱情因素的介入都是对婚姻的亵渎。结论:翁帆嫁给杨振宁是出于功利考虑,这个婚姻应该遭到彻头彻尾的唾弃。

------婚姻是一种人生的策划,应以成功为目的。翁帆的婚姻对她的人生而言是成功的策划,她由此获得了名利。更由于双方年龄的巨大差距,翁帆在若干年后必然会成为自由人。而那时她累积的资源会远比一般年轻人靠打拼获得的原始积累来得快捷和丰收。至于爱情不爱情的,在成功的婚姻策划中不必过多考虑。

------婚姻纯属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品头论足。翁帆愿意嫁谁是她个人的选择,社会无权干涉。

------杨振宁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知名度相当高的公众人物。当然,公众人物的婚姻也属个人隐私,应当得到尊重。然而,是翁帆和杨振宁自己使这场婚姻曝光于媒体公众化。又由于两人年龄差距如此之大,引来普遍关注。既然已经成为社会话题,对这个事件的社会学评判恰恰不应该缺席。

有人引入了 “婚姻品质”的概念,我很赞同。
  在现代生存条件下,不同的婚姻具有不同的品质。
  感情在婚姻中所占比重越大,婚姻的品质越高。
  反之,感情的因素越小,利益的比重越大,婚姻的品质越低。

因此,虽然有个著名的比喻:婚姻如穿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但按照情感规律,我却有理由认为,翁帆嫁给杨振宁,真正可以称得上爱情的那种感情肯定是微乎其微的。在这微乎其微的爱情之外,势必是种种实际利益的考虑。
  这种婚姻虽然可以成为“逸事”、成为“佳话”、成为“典故”但总体上说是一种低品质的婚姻。甚至可以说是不道德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它违背人性!

PS:翁帆写给杨振宁的英文情书,写得专业,翻译也不错,很有宋词的感觉。值得一读。 http://bbs.kshot.net/showtopic-8333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